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以此来展示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的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卓绝的讽刺文学作品中,《故事新编》所收8篇小说曾以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完美统一、风格的新颖和形式的特别,引起过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它,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占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不能不特意把它列为专节来讲述。近几年,出版了多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笔者阅后,觉得有些教材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对《故事新编》里后面几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概括得略嫌简单,人物分析也失于  相似文献   

3.
《阿 Q 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 的作品,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 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美国学者 夏志清语)。关于阿 Q 的诞生,说来 还挺有趣的呢。 1921 年,鲁迅在绍兴初级师范 学堂任教时的学生、散文作家孙伏园 主编《晨报副镌》。他向鲁迅约稿,说 副镌新添了一个栏目,叫做“开心 话”,每周一次 。鲁迅答应了孙伏园 的请求。 写什么好呢?鲁迅脑海里浮现 出一个打杂的短工———赤背,赤 脚,黄辫子,厚嘴唇,头戴一顶黑色 的、半圆形的毡帽,那帽边翻起一寸 多高,“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 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 些游手…  相似文献   

4.
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自1921年发表以后,便轰动了中外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体现了鲁迅先生“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创作目的,显示了  相似文献   

5.
2020年,由范伯群先生领衔,徐斯年先生、刘祥安教授共同参与撰写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基于“外译”的写作目的和让海外普通读者对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感兴趣的初衷,该书强调“崇尚浅薄”,以“讲故事”的笔法撰写文学史。“讲故事”的笔法事实上实现了文学史书写由“史”向“文”的调整与回溯,更以其“独立的准备”,接榫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与刚刚出版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不约而同,呈示了文学史在学术研究和高校教学之外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鲁迅先生也最为广大学生所熟知。只要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便知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中成就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艺术形象反映社会,揭示生活的本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之称的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以其独特的手法,幽默的笔调塑造了畸形社会中畸形人的形象阿Q,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统治阶级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而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颇为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陈子展在所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说过一句话:“如果要写现代文学史,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的杂感文不能不写;如果论述《新青年》以后杂感文的发展,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又不能不写,这才说得清历史。”而《自由谈》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尤其是杂文史上,所以能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鲁迅作为杂文历史的开创者的卓越贡献之外,陈子展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有大功绩的。两年多时间,他在《自由谈》上发表130多篇杂文,可以与鲁迅发表的数量齐观。加上他在二十年代其他杂文阵地如《芒种》、《太白》《新语林》、《…  相似文献   

11.
黄明 《中学语文教学》2001,(5):34-34,4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成熟的白话短篇小说。茅盾赞其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也因此,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苟同。据了解,持《语丝》是孙伏园所编的有两点理由:一、鲁迅曾经说过:“(《语丝》)的创办,倒要归功于伏园一位的”。二、川岛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小尧 《小学语文》2007,(5):F0002-F0002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作为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首屈一指的童话作家,他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受到专家和读者的高度评价。鲁迅先生说,叶圣陶《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相似文献   

15.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件事:“鲁迅先生和我说过,在西洋文艺中,也有和《药》相类的作品。例如俄国的安特来夫,有一篇《齿痛》”,“还有俄国的屠尔介涅夫  相似文献   

17.
《药》写于 1919年 4月,是鲁迅早期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小说通过革命者夏瑜被杀,鲜血被贫民华老栓买去给儿子吃掉治病的故事,来“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思考,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深深的绝望。   这种绝望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上。   《药》叙写了华、夏两家的故事,塑造了革命者、看客、刽子手三类人物。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而进行革命斗争,被自己的家人夏三爷出卖,遭反动政府杀害,他…  相似文献   

18.
严家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这门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知春集》、《求实集》到《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再到主持“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研究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清晰地标划出他学术研究和治学思路不断走向深广的轨迹。他数十年来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观照问题的全局性、对艺术和思想问题把握的敏锐性、治学态度的严谨性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国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相似文献   

20.
研究鲁迅的思想,是为了探讨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对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为纪念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我们以景仰之心,也就学术界尤其是文学界极为关注的这一课题,谈点看法,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