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2年底,全国抗战局势进一步恶化之际,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豫东专员失踪案,一时舆论哗然。为稳定民心,蒋介石亲自督办侦破此案,并安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到河南指挥破案。蒋介石和戴笠都没有想到的是,犯下这一惊天命案的竟然是军统一名少将级的大杀手……  相似文献   

2.
戴笠的母亲在戴笠7岁时替他在当地的私塾里报的名。9岁时,私塾老师毛逢乙指点他通读了“四书”,次年戴笠便开始了习作。到11岁时,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使他进了当地的小学,也使他养成了忠孝之心。  相似文献   

3.
王应钦 《兰台世界》2016,(14):155-156
清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清代民间武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清代民间武艺发展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军事武艺发展,民间武艺兼顾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更多新的功能。在清代民间武艺的发展过程中,留存下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著作,造就了一批民间武艺家,为我们研究清代民间武艺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各媒体都在介绍电视连续剧《燕子李三》,笔者以为这类江洋大盗的大肆宣传并非好事。燕子李三是30年代民间飞贼大盗,扰得社会不安宁;国民政府曾以处决李三为耀。不管在什么社会,一名小偷、大盗,总是不为主流社会所容的。虽有人说他  相似文献   

5.
李树远 《档案时空》2003,(11):18-19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乘专机由青岛飞往徐州,又从徐州飞往南京,准备在南京下机。谁知,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与地面联系劝其另降机场。戴笠不得已命令转飞上海,可上海仍然下着大雨,无法降落,戴笠的飞机成了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的在天空中来回飞窜。待又飞回南京时,仍不能降落,不得已改飞徐州降落,再飞徐州时一下子撞上岱山,机上人员全部死亡。戴笠之死,国民党上层官员为之振奋,暗中拍手叫好,只差去军统局门口鸣放鞭炮了。从最新解密的国民党档案中得知,戴笠之死与谋杀有关,不是简单的堕机事件。戴笠引起国民党上层人…  相似文献   

6.
戴笠生前掌握着国民党5万多名军统特务,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杀人魔王,连国民党的许多军政要员都对他忌惮三分。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显赫人物,也有倒霉的时候。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赫然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那么,香港警察为什么要拘留他呢?  相似文献   

7.
有一首诗骂戴笠: 戴笠巴结胡宗南, 熬费苦心送娇妻. 苍天惩罚负心汉, 暗枪不死遭坠机. 戴笠心术不正,长期使用最卑劣的手段,成为蒋介石手下最阴险的刽子手.他在情场上的所作所为更凸显其肮脏的灵魂.为了巴结胡宗南,戴甘当王八,竟将自己非常宠爱的女人拱手送给胡宗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中武艺的涵义、器械、传承人,认为宋元时期民族战争频繁,兵器形制复杂,武艺繁多;宋代各类教头之中,以禁军教头为代表,专职传授武艺,是武艺的传承人;同时佐证了宋代军队训练有专职人员,训练严格、专业。  相似文献   

9.
汪精卫墓有址无墓。在南京,还有一座这样的墓,这就是国民党第一特务戴笠墓。戴笠墓传奇之处,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内一件特殊的随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时的随葬宝物——一把“九龙宝剑”。因为这个惹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至今真相难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中武艺的涵义、器械、传承人,认为宋元时期民族战争频繁,兵器形制复杂,武艺繁多;宋代各类教头之中,以禁军教头为代表,专职传授武艺,是武艺的传承人;同时佐证了宋代军队训练有专职人员,训练严格、专业.  相似文献   

11.
林凡 《湖北档案》2011,(3):43-44
戴笠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4年至1925年间,当时,戴笠来到广州,被黄埔军校录取.在黄埔军校,戴笠受到蒋介石的训导.在以后的岁月里,戴笠既把自己看作蒋介石传统意义上的弟子,又把自己视为蒋介石的政治追随者.  相似文献   

12.
面对妖魔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美]魏斐德著 梁禾译团结出版社 2004年8月版“这本书叙述了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在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曾经是个有自觉意识的游侠又具有现代组织才干的戴笠,  相似文献   

13.
悠蓝 《湖北档案》2011,(10):46-46
1938年10月,张学良被蒋介石的宪兵从湖南郴州苏仙岭押至凤凰山。本来,军统局头子戴笠想把张学良长期幽禁在远离战火的郴州,可没想到张学良在郴州时,有一次进郴州城里理发洗澡,归山时忽然在大街上与一位正在那里驻防的东北军连长邂逅。特务队长刘乙光担心张学良在湘南幽禁的消息走漏,马上请示戴笠,连夜将张学良秘密转移到了沅陵。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美]魏斐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定价:42元本书叙述了戴笠的一生。作者是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他收集了大量档案资料,对人物个性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评析,这些资料对民国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期,军事和民间武艺获得了长足发展,朝廷施行府兵制和武举制,少林武术的兴起以及多种形式角力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个时期武艺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变化态势,构建了中国古代武艺技能演化发展阶段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6.
飞贼难逃某部女报道员李浩将一骑摩托车可疑分子的情况报告了公安局,并协助提供线索,这是在采访途中发现和参与的。经出击,已将盗贼及其团伙分别抓获和记录在案。(王传龙)火中救人4月2日,某仓库报道员赵春光采访途中发现一座房屋正在起火,屋里还有儿童的哭喊声,村民们都在外面尽力救火,却无一人敢进屋救人。他当即把抱着的相机放下,在盆水往身上一浇,便冲进了火海。孩子得救了,他却悄悄离开了现场。(中锋先抢)勇斗歹徒一次,北京军区某部政治部专业军士报道员徐海荣在258次列车上,面对一名持刀砍伤十余名旅客的歹徒,挺身而…  相似文献   

17.
李民 《兰台世界》2012,(36):6-7
南北朝时期,各地区、各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南北朝军事武艺训练在形成共有特点的同时又存在差异鲜明的南北特色。本文拟在探析南北朝军事武艺训练历史概括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历史阶段军事武艺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尉迟恭,字敬德,是唐朝的一位大将。本文通过对唐代武将尉迟恭的"鞭枪"武艺进行考究,来探讨尉迟敬德卓越的武功才能,以及他的武艺在当时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后世武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霄  宋建驷 《兰台世界》2014,(9):119-120
尉迟恭,字敬德,是唐朝的一位大将。本文通过对唐代武将尉迟恭的“鞭枪”武艺进行考究,来探讨尉迟敬德卓越的武功才能,以及他的武艺在当时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后世武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42年底,全国抗战局势进一步恶化之际,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豫东专员失踪案,一时舆论哗然.为稳定民心,蒋介石亲自督办侦破此案,并安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到河南指挥破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