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综艺晚会从它闪亮登场的那一天起,就以其无所不包的巨大综合能力、紧随时尚潮流的纪实传真性,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以春节联欢晚会为典型代表的各种节日庆典晚会和大型主题晚会,更是光耀荧屏,蔚为壮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电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没多久,对全国观众收看春节晚会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收视率达94.5%,其中78%的家庭表示满意,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晚会的到达率和满意度分别下降了1.5%和5.6%。这个源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具有庆典性的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春节“民俗”在辞旧迎新这个特殊时刻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样一台晚会艺术品格的更高要求。一应当说,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还是足以代表当时的电视综艺创作水平一样,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春节…  相似文献   

3.
刘莹 《新闻窗》2012,(2):78-78
我国电视综艺晚会的发展概况我国各级电视台几乎都有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举办晚会的传统,这些晚会就是典型的"综艺晚会",代表性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多届"春节联欢晚会",它采用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武术等艺术样式,充分调动了立体美术设计、灯光、音响、激光大屏幕等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综艺晚会,是以电视为载体,利用现代电视传播手段重新进行艺术创作,并区别于专题性晚会的一种晚会形式。它是将舞蹈、音乐、小品、戏剧、戏曲、武术、杂技等艺术样式进行巧妙的艺术编排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每当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来临之际,从中央至地方各级电视台都会举办综艺晚会,特别是除夕的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既是许多中国人度过农历新年的传统,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道文化"大餐"。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应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晚会作为电视晚会中确定主题并围绕其进行节目编排的电视创作,其较强的可塑性以及形式较为灵活,成为了很多活动纪念、节日庆典、重大颁奖的晚会首选。相比老牌的"辞旧岁迎新春"的春节联欢晚会,专题晚会除一般的晚会性质,还兼具新闻和宣传价值。专题晚会成功与否离不开电视导演的精心统筹与安排,而作为晚会的关键核心,电视导演为给了观众带来视听饕餮盛宴,要对整场晚会进行调度协调,并控制专题晚会的策划与实施。成功的专题晚  相似文献   

6.
春节联欢晚会需要脱胎换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步中 《现代传播》2004,(3):125-127
春节联欢晚会在度过自己2 2岁的生日后,无疑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对于每一个关爱春节晚会的人来说,这是不愿也不忍看到的情形。然而,如何让春节晚会重振雄风,再现辉煌,依笔者之见,须在晚会的定位、模式的突破、精品的打造以及竞标体制的改革上彻底脱胎换骨。一、晚会定位有待重新界定春节是传统的中华民族节日,是自下而上民俗性最强的节日。春节联欢晚会,顾名思义,具有节庆和联欢双重属性,“是辞旧迎新的联欢、庆典文化的点染、万民同欢的载体。”①在除夕这样一个特定的夜晚,在这样一个“神圣时刻”,人们需要的就是一个“乐”字,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7.
浅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走向郎昆《春节联欢晚会的八个走向》1.走向庆典从1987年以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庆典化倾向愈来愈鲜明,它表现在编导集体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时,着意突出一个或几个鲜明的主题.2.走向时代自1983年以来,历时12年无一例外地都...  相似文献   

8.
刘俊  江玮 《青年记者》2022,(5):53-56
当前热点的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跨年知识演说类直播节目、跨年与节庆类仪式性晚会、春节/国庆等节庆档电影、短视频/创意融媒体产品、圈层垂直类创新创意作品等.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有一些共同特质,例如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垂直性、圈层式的知识生产,以及诉诸想象的共同体机制并激发受众的共情能力,这些都有效调动了大众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9.
蒋俊 《声屏世界》2002,(8):32-33
春节联欢晚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每年在提出批评和建议,而在于它每年都在想着和谁联欢,把握好观众的真实要求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得到的总是毁多于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如今什么样的晚会才是合乎中国老百姓口味的晚会?每逢年三十前后,各类媒体、各色人等、各种声音都在评说春节联欢晚会,从准备到演出,无不成其为谈资话头。往往都是从无限美好的期盼开始,在唾沫星满天飞舞的骂声里收场,甚至于这种骂声能持续个把月。春节联欢晚会,究竟怎么啦?每年统计只有50%左右的收视率,难道央视的晚会…  相似文献   

10.
孙奕 《视听界》2010,(6):103-104
主题晚会制作投入较大、受重视程度较深,影响到大众对审美观点的塑造、社会热点的关注和价值取向的思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和谐统一,是一台主题晚会的最高境界。主题晚会有着鲜明的主题特色,比如,活动庆典、特殊纪念、指向宣传等等,如何追求艺术品质,使晚会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结合呢?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参评的综合文艺节目一共是23个.在23个节目里,配合元旦、春节、周末娱乐的晚会和专题就有11个,将近一半.另一半主要是纪念性、主题性的晚会和专题,大都集中在祖国母亲、真情爱心、抗战和平、乡土情趣等,也有少数节目属于其他方面,如名人访谈,环境保护等.整体上看,体现着安乐祥和的时代精神,调子是比较高的.由于是“综艺”,所以艺术品种多样化不成问题.“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个原则在综艺节目里不难做到.晚会和专题各有各的性质和任务,定位有所不同,听众的欣赏心理、欣赏氛围也不一样.比…  相似文献   

12.
庆典晚会怎么搞,这是一个难题!而搞好江西电视台三十周年庆典晚会,很好地体现和反映出江西台建台三十年来的综合实力、风貌和风范;这台晚会即要出新,又不可能有很大的投入,这就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洁 《现代传播》2003,(4):74-76
本文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分析和思考.从受众需求的角度认识了晚会的性质;从时代背景、编导、表演者的个性等因素认识了晚会创作的个性化;并以"市场的眼光"提出了未来晚会创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节,广播电视各级各类晚会在喜庆、祥和的鞭炮声中落下了大幕(以下简称春晚),只要稍加审视,不难发现其中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变的是晚会的竞争格局、编导理念,不变的是春晚的文化政治功能和节日狂欢的娱乐诉求。  相似文献   

15.
鲁子奇 《传媒》2023,(7):40-42
元宵晚会因为紧邻春节联欢晚会,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避免同质化、重新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是每一场元宵晚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精准把握节日特殊性,以甜美柔和为审美基调,用创新手段活用文化资源,打通时间和空间,将团圆主题融入普通中国人的“新民俗”,并用奋进激情为节日赋予新的文化意涵,实现了元宵节传统意蕴的当代表达,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节,广播电视各级各类晚会在喜庆、祥和的鞭炮声中落下了大幕(以下简称春晚),只要稍加审视,不难发现其中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变的是晚会的竞争格局、编导理念,不变的是春晚的文化政治功能和节日狂欢的娱乐诉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视春节文艺晚会创作也不例外。创作出一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电视春节文艺晚会,必须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深入体验社会生活,重视晚会整体构思,提炼主题,精创节目。  相似文献   

18.
电视戏曲晚会是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电视传播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歌舞、小品等节目样式早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中便已成型,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电视戏曲晚会中的典型代表.其创作节目的主要思路包括浓缩精华、元素强化、创意混搭、跨界合作.以剧种特色为基础的戏歌是适合电视戏曲晚会的一种独特节目样式,好的戏歌作品应是一个圆融整体.  相似文献   

19.
<正>又快到岁末了,各家电视台地面频道的社会民生新闻栏目将再次迎接节日收视的挑战。百姓年年庆节日,媒体岁岁战荧屏。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新闻》,在策划春节节目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战经验。春节期间,面对各台异彩纷呈的晚会,综艺节目和精品电视剧,观众还会忠实地把遥控器停留在社会民生新闻的画面上吗?腹背受敌的新闻如何在节日期间实现"突围",这是新闻人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晚会、综艺节目与精品视电剧的包围和夹击下,  相似文献   

20.
张应辉 《现代传播》2005,(6):121-123
一、“新年俗”质疑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办历史已逾20年,这些年来,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它的谈论。每年从晚会筹备到播出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持续热衷于这一话题;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超出了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本身的意义,它构成了一个复杂性系统,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问题。晚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宣扬是不言而喻的,而围绕着晚会的广告大战等经济活动则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节目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的高低足以让文化研究学者大书特书,晚会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则又牢牢地地吸引着传播学者的研究目光;有人甚至将其封为中华民族的“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