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娜 《新闻世界》2008,(9):77-78
新闻伦理是为了解决新闻与伦理之间的矛盾,调节大众媒介与身处的社会、受众之间关系的观念。今天,商品社会环境的利益凸显化,大众媒介的变革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显然,让大众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常常陷入利益与责任的矛盾境地的关键因素是利益冲突。品味与广告费,责任与收视率,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试从当今最红火的情感类谈话节目来谈谈新闻伦理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璐 《新闻战线》2022,(4):101-106
本文将在四个层面对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探讨,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信源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内部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对象伦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受众伦理等方面分别展开,力求论述新闻部门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对其利益相关方负有的伦理责任,并形成理论层面的伦理规范和执行层面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传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新闻前哨》2012,(2):76-77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专业的传播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和道德标准,都是媒介伦理的指导和规则的范围涉及所在。信息传播媒体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下,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剖析了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应注意的媒介伦理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应急报道中应遵循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4.
算法将智能传感器和数字人技术融合应用到新闻媒介领域,生成了效率高、全天候在线的虚拟新闻主播。从技术和行业两方面的伦理风险审视,可发现虚拟新闻主播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虚假信息和隐私侵犯等方面的伦理失范,亟须建立一套基于信息传播实践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在技术层面需厘清虚拟新闻主播的责任主体包含设计者与生产者、运营者与销售者、消费者与使用者,在行业层面提出媒介技术向善、媒介技术透明、媒介平台把关的伦理原则,以期促进虚拟新闻主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亲耳倾听读者,将其所言告诉编辑,并最终借以改进报纸,以此为主要任务的新闻人即读者意见调查员(ombudsman)。———桑德斯·拉蒙特拉蒙特的这句话一向被美国报界视为“读者意见调查员”的经典定义。具体而言,读者意见调查员,亦称读者代表,由报刊本身聘请专家、学者或资深编辑担任,每天受理读者对新闻媒体质量的质询或申诉,根据道德规范、伦理信条对媒体的言论、节目、广告实施调查,而后以准独立雇员的身份向新闻媒体提交调查结果并公开发表,以期代表读者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同时作为媒体与读者的桥梁起到沟通调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职业伦理是新闻界在长期实践中所达成的伦理智慧以及伦理原则的共识,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为了维护行业自律而共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发挥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良心和道德责任。①所谓的新闻职业伦理共识是指新闻职业的伦理规范不仅在新闻行业内达成共识,同时还要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在现存的媒介环境下,低门槛的新闻从业者、市场化的新闻环境致使新闻职业伦理的发展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7.
何璇 《军事记者》2007,(2):22-2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报纸这一传统媒介的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如何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成为进入“大媒介”竞争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深度报道自然而然的成为纸质媒体凸现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势新闻产品的重要举措。为了深而活、图文并茂,用图表表现新闻的形式也悄然与深度报道联姻,成为深度报道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的悲剧处理——汶川大地震图片报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性事件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一份报纸的风格与办报理念,醒目地传递出该报的采编策划能力、议程设置倾向、媒介伦理把握及审美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深度。本文从新闻图片入手,分析报纸对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报道。选取地震后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新闻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些伦理缺失、新闻失范的乱象,并导致一系列的国家法规动作。论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当下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论文审视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引进中国后的困境、公民参与报道给中国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论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可能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发展,但媒介改革仍面临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乔春霖 《今传媒》2023,(2):12-14
随着5G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但是,部分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不高,容易导致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东航空难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获取流量、借机营销;消遣灾难、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素养、虚构内容等新闻伦理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理体制,自媒体用户在灾难报道中要遵守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减小伤害原则、人文精神伦理准则等倡议。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政治、经济、观念转型的背景下,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不断融合的语境下,讨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极具现实性与前瞻性。当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责任担当,做时代的记录者、建设者和服务者,维护新闻传播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关系。这就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坚守新闻规律、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伦理,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推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2.
彭华新 《新闻世界》2014,(12):65-66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3月29日,北京市政协新闻舆论导向民主监督小组召开评议会,对北京市属主要报纸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两会”报道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14.
陈新平  许洁 《新闻窗》2013,(5):77-78
一、网络媒体舆论引导的伦理困境分析 在媒介全球化以及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愈发面临着伦理选择的困境,新兴的网络媒体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媒体的伦理困境也是价值选择的困境,这种选择不是简单的善恶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多种善之间、多重义务或责任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6年3月28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首次评议会,对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的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评议.会议从正确引导、遵守职业规范、合法经营、安全刊播、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媒体准入退出管理、报刊出版质量评估体系、重要新闻评奖等挂钩.笔者认为,这一举动为第三方媒介评议机构的确立提供了契机.本文围绕我国设立第三方媒介评议机构的必要性展开,试图找到一个可行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眼球,为提升收视率和阅读量,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大量的黄色凶杀新闻充斥着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针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中社会责任的现状,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和新闻事例,阐述了在我国当前新闻传播中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体现高度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媒介伦理是关于职业传播者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的指导方针或者道德规则[1],主要围绕着准确性或真实、公平与处置责任、以及媒体主体的隐私.200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媒体在此起彼伏的重大事件中逐渐成熟,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作为媒介从业者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典范,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在传播实践和媒介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互动中不断面临着"失范"和"例外",众多传播学者试图在理论和操作层面对中国当前主流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进行调整与界定.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事业的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以及“内容为王”的制胜法则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消解和重构着新闻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诚实、公正、同情、尊重等这些新闻伦理的基本规范时时遭遇新奇、刺激、重大、轰动等“新闻价值”的逼视;不时爆出的媒介事件对私人领域无情地僭越;默默无闻的普罗大众也经常被推入聚光灯下.成为“意外”公众人物,由此常常造成“不必要的观察引起的伤害”。这些,都构成今天广为社会公众诟病的媒介景观。也是新闻伦理和记者的职业道德被一提再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传播伦理近期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已经超出新闻传播专业的范畴,拓展成为公民道德的一部分.在"Web2.0"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个个都有自媒体,传播伦理已然成为一项待普及的公民素养.新闻伦理——媒介伦理——公众传播伦理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信息冗余时代,我们如何去选择、使用、传播和评判?近期在席卷全国的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主的网络"严打"行动中,广大网民对于这些与传播伦理相关的问题,就倾注了强烈的兴趣.大家讨论着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媒介庄重、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的媒介保护、言论自由与审查、社会责任等传播伦理领域的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成为全民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