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述评——兼评研究中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已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网络价值异化、网络语言失范、网络诚信缺失、网络色情泛滥以及网络侵权盛行等,但判断其表现需谨慎处理道德中的个体与他者关系以及道德与法律关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扭曲大学生人格发展,降低大学生人际能力,弱化大学生德性教育,而且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秩序。一般而言,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网络特性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促成了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但仍需谨慎对待西方文化、大学生自身素质和道德教育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对此,需要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多方面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其中,尤为注意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避免迷信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网络语言、网络交友等方面出现道德失范现象,这种失范现象主要由大学生自身、学校道德教育、网络环境等方面原因引起。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应在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的"非主流"现象、审美情趣的"娱乐化"现象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等,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诱因是网络技术的"去人文化"、网络交往的"去身体化"和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凸显,表现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凸显多方面。其失范行径的动因有社会文化传统的断层、物质经济的强大诱因、社会潜在心理的释放等,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发展、品德心理形成等产生危害,而且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等造成社会侵害。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要从培养大学生"慎独"的网络自律精神、营造满足大学生心理情感需求的网络生涯和强化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刘巍  张琳  王颖  王鸿军 《时代教育》2012,(7):104+106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由于网络的特殊属性和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主观因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乃至校园和社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使用是现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亦在部分大学生中日趋凸显。在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存在去个性化、群体思维、从众效应、挫折攻击等社会心理学现象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据此对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要充分认识他律、自律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中国进入网络社会后,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随之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的虚拟性特性。网络摆脱了具体的物理时空的限制从而导致舆论的消解,内心信念(良心)的削弱,道德合力减弱,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因此,需要通过网络主体实名化,德法规范一体化,网络内外统一化,重新树立起规范权威,将网络行为纳入到规范权威的合力控制之下,减少甚至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9.
尤华 《文教资料》2009,(33):222-225
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基于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家庭环境、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混乱和网络文化本身的先天性不足等原因,“90后”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的道德自律;普及信息知识教育.增强网络辨别能力和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大制度保障力度.从而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10.
认为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思想的广泛解放,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在多种道德失范现象中,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诚信道德、社会公德及生活态度等方面.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本身素质的低下等方面.因此,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具体原因,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有效应对大学生道德的滑坡,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行为道德失范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从道德和法律两个维度约束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凸显,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入手,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频有发生。文章归纳了网络道德的含义,总结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现象及成因,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促进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为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做好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转化工作,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及校园网络在德育方面的教化功能,不断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引发了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具有多重危害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研究对策,从内在道德、外在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时遇到了困难,高校网络道德出现了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约束乏力和道德行为淡化等严重失范现象。就网络本身而言,网络信息多元化、网络缺少“他人在场”、网络“去社会化”以及网络角色混淆是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信息素养,增强其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情感淡漠、产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等方面,这主要是由网络原因、外在原因和大学生个人原因所引起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应该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入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从法律、制度、教育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推动其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从法律、制度、教育等多方齐抓共管,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推动其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