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着研讨《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的机缘,商丘师范学院经济法与法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问题的笔会。参与者有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俊、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首席教授龚汝富、商丘师范学院副院长程印学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经济法研究中心教授刘亚丛博士、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旭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建鹏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吴佩林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白平则博士。诸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见仁见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张世明教授等主编的《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继梁治平、王亚新主编《明清时期的民事诉讼与民间契约》和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合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之后又一分享域外学术资源、切磋探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学术美餐。该书收录法、日、美、英、德、中等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文化视野和诠释路径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2013年10月18日至20日.汉梁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商丘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来自海内外60余所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90多人云集商丘,共襄盛举。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亲临参会,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及期刊中心6位史记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摈弃传统法律理念,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F002-F002
王瑞平,男,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开封县人,1984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分配到商丘师范学院(原商丘师专)工作至今,1990年7月获郑州大学明清史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中央民族大学专门史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商丘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商丘师范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为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6.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国法律汲取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合理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释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着重探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探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明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3年10月18日至20日,汉梁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在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商丘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襄学术盛会。10月18日上午,汉梁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开幕式在商丘师范学院行政楼隆重举行。大会开幕式由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增文教授主持。商丘师范学  相似文献   

8.
郑世旺,男,1963年8月生,汉族,河南兰考人,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9月到2006年7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修完博士研究生课程,200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1月晋升为教授,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九三学社商丘师范学院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0.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郑世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解加芳博士和商丘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李彦敏副教授.全文发表于国际SCI、EI源刊《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2008年第49卷4期.该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0672143)资助计划项目的子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的出版给中国学者进行跨文化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代中国法律的一整套形式化的知识都来源于国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传统法律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二者之间的沟通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目标之一。在无法脱开西方法律知识的境况下,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身,是从西方法律知识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文化系统中,法与伦理是关系到法的制度、秩序与意义的基本问题。分析法与伦理的关系,可以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类型有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反映到法律与伦理制度上,体现出注重道德教化,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强制机制。因此,在传统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必然像韦伯所说的是“编纂的伦理规范,而不是法律规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制度特征,必然会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彦亮,1963年12月生,河南睢县人,中共党员。1993年7月郑州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至今,在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任教。2000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1月晋升为管理学教授。现为商丘师范学院软件学院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2006年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3日下午在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题为"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学者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杰舜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李富强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大学博士黄兴球教授,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罗树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韦顺莉等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言论。广西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参与了讨论。五位教授以精辟的语言、丰富的事例、睿智的思辨、深度的思考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解释力、行动力和解决力这个热点话题,使我们对中国传统的丰富内涵有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角度审视历史的经验与当今法文化建设的关系,在分析中国近代转型后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脱节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构建必须从扩大开放、吸收中外法律文化优秀成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法学研究和法制教育等方面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当科学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同遗产的性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取舍,将其中合理因素加以继承和改造,为现代的法制建设服务,实现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传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处理。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涵义和特征着手,分析了它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几点冲突,据此论述了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改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商丘师范学院于2011年获批的省级科研平台,2013年获国家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基地分设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原传统造型技艺传承与发展实训中心、豫东传统艺术传承数字化研究中心。拥有学科领域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