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世界文化》2021,(5):13-1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谈及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时曾说过的这段话广为人知.用邮票来形容自己的家乡,看似漫不经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福克纳的确曾与邮票、邮局、邮政结下过不解之缘. 1921年12月,在福克纳的家乡牛津镇,一家当地报纸刊发新闻,福克纳被任命为密西西比大学邮局代理局长(同时他也是这...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福克纳(1897—1962)凭借其独特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和深沉的伦理哲思闻名于世,其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意识、荒原意识、宗教情结,以及他对种族问题的独到见解更是成为其他作家效法学习的对象。福克纳的传记作者杰伊·帕里尼曾说:"福克纳影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作家。20世纪南方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福克纳。"或许鲜有人知,这样一位独具风格的大文豪,也曾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南方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完成的博士论文,在英语作家中,关于福克纳的已占第二位,仅次于莎土比亚。在我国,有关福克纳的著述虽然不及在美国那么丰厚,但也成就卓著,2007年是福克纳诞辰110周年。今年中信出版社版出版的美国作家杰伊·帕里尼撰写的《福克纳传》,无疑是福克纳研究领域内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和厄纳斯特·海明威同样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的第一流作家。和罗伯特·弗罗斯特一样,福克纳也是一位作品中地方色彩很浓厚的作家,所写的不外乎是他最熟知的人和事,因为他的大半生都是在美国一个独特的、不起眼的地区度过的。福克纳的写作范围是美国南部,那里有着辛酸的奴隶史,有内战和遭受破坏毁灭的历史。福克纳在作品里臆造了酷似其密西西比州家乡的一个县和一个镇,并创造出代表不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6.
近日,著名华裔作家哈金以其小说<战争垃圾>再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文学奖. 来自中国东北的哈金在国内读完英语本科和硕士之后,他又继续留学美国攻读英语文学的博士学位.几经生活的艰难和创作的挫折,随着其长篇小说<等待>获得199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哈金于是成为继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之后又一获得同类大奖的华裔作家,同时他也因此步入美国主流文学行列.  相似文献   

7.
说到20世纪叱咤美国文坛的巨匠,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提到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的恐怕不多,殊不知,我们提到的这些文学巨匠大多受到过安德森的深刻影响,或者可以说他们有些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被福克纳视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作家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1897—1962),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喧嚣与骚动》(1929)与《我弥留之际》(1930)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两部作品,也是福克纳高超意识流技巧的体现。最新出版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三版不惜版面首次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完整地收入集子,足以说明当今评论界对福克纳作品的高度重视与厚爱。 继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喧嚣与骚动》取得巨大成功后不久,福克纳对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情有独衷、欲罢不能。于是,1929年秋,他又奋笔疾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第二部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他曾对人说:“这本小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我仅用6周时间便一气呵成,而且一字未改。”在这部小说中,福克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四十岁后才成为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他象在他之前的西奥多·德莱塞一样,也与美国文学的典雅传统决裂而转向自然主义。他是第一个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他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挫折的作家,因而一直被称为美国“心理作家”的鼻祖。安德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许多作家影响极大,特别是海明威和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他弟兄七人,父亲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后来他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当安德森还是个孩子时,他父亲把家搬到一个阴沉的工业小镇。在那里,年轻的安德森觉得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世隔绝的;这种感受为他后来对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化”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读现代神话《喧哗与骚动》于洪英长篇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美国20世纪著名现代派作家威廉·福克纳(wiliamFaulkner)的代表作。如果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英国之后,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维吉尼亚·吴尔夫以及法国作家马塞·普鲁斯特等的创作已...  相似文献   

11.
很难说英国或任何其它地方曾有比萨克雷更伟大的著名小说家杰出的小说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在25岁那年断定自己是彻底失败了。遵照他母亲的吩咐,他曾试学法律,但觉得太枯燥,实在学不下去.他自己想做的事倒有一件,可是也失败了,因为尽管他渴望成为一名画家,但是他为查尔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画的插图却被该作家退还  相似文献   

12.
不朽的作家左拉苏音编译1893年,伦敦在左拉来访之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仅仅五年后,左拉再抵伦敦时却是隐姓埋名、以躲避法国政府因他为德雷福斯辩护加诸于他的迫害。1893年,伟大的法国作家左拉首次访问了英国。在此行的100周年纪念日,法国大使主办了一...  相似文献   

13.
近日,著名华裔作家哈金以其小说《战争垃圾》再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来自中国东北的哈金在国内读完英语本科和硕士之后,他又继续留学美国攻读英语文学的博士学位。几经生活的艰难和创作的挫折,随着其长篇小说《等待》获得199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哈金于是成为继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之后又一获得同类大奖的华裔作家,同时他也因此步入美国主流文学行列。迄今为止,哈金出版作品包括:诗集《于无声处》、《面对阴影》、《残骸》,短篇小说集《辞海》、《红旗下》、《新郎》,长篇小说《池塘里》、《等待》、《战争垃圾》。这些作品多…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伟大的小说家,英国作家康拉德(约瑟夫·特奥多·康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1857—1924)的影响是巨大的。康拉德对同时代的以及后来的、英国本土的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作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受康拉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继承了康拉德的文学遗产。格林一直视康拉德为自己的偶像,“格雷厄姆·格林是康拉德遗产最明显的继承者之一,他和康拉德一样,游历了许多偏僻的地方,目睹了满怀愧疚的殖民官员为了寻找一个失落的宗教或政治‘理念’而在道德上的绝望。”格林挑选了康拉德的传记作家诺曼·谢里为自己的传记作家。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伟大的英国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在89岁高龄去世,纵观他的一生,为全世界的读者留下了大量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的小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本文将回顾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半生的对手:勒卡雷与父亲罗尼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出生在英国多塞特郡普尔镇。父亲罗尼·康威尔最早是一名砖瓦工,母亲奥利佛的娘家是多塞特县的望族。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汉学家、史学家、作家哈罗德·阿克顿(Harold Acton,1904—1994)以向世界译介唯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中西文化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交集,对其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阿克顿始终处于“他者”位置,其在牛津文坛的名望虽极一时之盛,却终未被列入牛津文学核心圈,更因学派之别被排斥于布鲁姆斯伯里主流文化圈之外。因阿克顿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诸多成员有过交集,他得以用“他者”身份审视该文化圈的人物与动态,反思集团及其成员的长处与弊病。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洛以其“对于当代文明富有人性的理解以及对这种文明所作的精妙分析”而于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金。贝洛是美国众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而目前尚健在的两位作家之一。贝洛是当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倒错等现代派表现手法;但是,他并没有割断自己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见到欧洲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观念”。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与德莱塞是一脉相承的,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城市自然主义作家”。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库斯·坎利夫赞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于1977年去世,他曾把自已的躁郁症说成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显然,现代精神病学者是同意这种说法的。人们认为由躁郁症和临床抑郁症而引起的那种精神失常是非常苦恼的。但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研究员现正在重写洛威尔的名言:从艺术角度而言,精神失常不见得是一种缺陷,相反这种失常本身很可能是一种动力.38岁的心理学家凯·贾米森认为,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人的创造力与情绪有关。部分证据是她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牛津和伦敦圣乔治医院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贾米森对47名杰出的英国艺术家和卓有创见的作家进行了调查。(为使这次调查具有说服力,被调查的作家必须是主要奖赏的获得者,画家和雕塑家必须是皇家艺术学院的成  相似文献   

19.
哈代(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兼诗人,出身于贫寒的劳苦之家,父亲是石匠,后来当了乡村包工头,母亲当过侍女、厨娘。哈代靠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成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且像劳伦斯一样,是难得的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20.
哈代(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兼诗人,出身于贫寒的劳苦之家,父亲是石匠,后来当了乡村包工头,母亲当过侍女、厨娘。哈代靠刻苦努力,自学成才,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成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且像劳伦斯一样,是难得的在小说和诗歌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大作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