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中考题:稀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稀盐酸中存在H2O、H^ 、Cl^-.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_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演示实验有如下缺点:①直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造成知识的负迁移;②加热碳酸溶液反应时间长。我对这个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取4支试管,两支装紫色石蕊试液,两支装清水。2.将两  相似文献   

5.
紫色牵牛花(又叫喇叭花)可以代替石蕊试液、酚酞、甲基橙三种 酸碱指示剂使用。具体制法如下: 一、制代用石蕊试液。 将紫色花冠部分摘下,用酒精适量捣烂、用 蒸馏水稀释过滤,(或去渣取液),便得到和石蕊 试液一样颜色的紫色溶液。此溶液遇酸变红、遇 碱变绿,可以用来检验、鉴别酸碱溶液,效果比 石蕊试液显著。石蕊遇碱由紫变蓝,二者颜色 极为相似,还不易观察。 二、制代用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类开放性实验设计题 ,此类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 ,主要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现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例 1 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我们已经知道 ,在稀盐酸中存在H2 O分子、Cl-  相似文献   

7.
CO2的制取和性质是一个比较易做的实验,大部分学生用 20~ 30min即可完成实验内容,但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完成了各步操作,但实验并不成功。   a.紫能变红,红却不能变紫。   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 CO2,可以看到试液变红,给该试液加热,又可变为紫色。实验时,有的学生发现给变红的试液加热,试液却不能再变成紫色,为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①所用盐酸浓度过大,挥发出 HCl气体,该气体和 CO2共同进入石蕊试液。 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却不…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三节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之一———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实验 ,教材是通过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的 ,而客观上学生在这阶段还不具备酸的通性的知识 ,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由于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使之变红 ,现象既明显又直观。学生的大脑中极易形成这样的结论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对学生来说这个认识一旦形成便很难纠正。为此 ,笔者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效果很好 ,供同行探讨。取两支洁净的试管…  相似文献   

9.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0.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1.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形成碳酸,pH为5.6,石蕊的变色范围pH为5-8,初中教材为什么讲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本文从实验、定性和定量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 ,关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部分有一个简单易做、现象明显、很能说明问题的演示实验 ,就是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CO2 ,由于CO2 溶于水生成了H2 CO3,石蕊试液变红了 ;H2 CO3不稳定 ,加热变红的液体 ,红色褪去而显紫色。怎样说明H2 CO3分解的产物有CO2 ?在教学实践中 ,本人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取A、B两试管 ,装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先向A管中通入CO2 ,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 ,待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后 ,用带有玻璃弯管的胶塞塞紧A管管口 ,双手各持一试管夹夹住A、B两管 ,并将玻璃弯管插入…  相似文献   

13.
方法一:取少量NaCl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的溶液显紫色,说明H2O分子和Na+均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因此可能是NaOH溶液中的OH-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方法二:分别取少量NaOH溶液、KOH溶液和蒸馏水于3支试管中,各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2支盛碱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均变为蓝色,盛蒸馏水的试管中显紫色,2支盛碱溶液的试管中均含有OH-,而盛蒸馏水的试管中主要是H2O分子,因此可能是碱溶液中的OH-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方法三:取少量NaOH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相似文献   

14.
苯酚能使石蕊变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万铭 《化学教学》2002,(11):45-45
几遇这样一道题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 ,不能变红的是 :A、CH3COOH B、CO2  C、H2 S D、C6 H5OH。按编题者的意图 ,显然是应该选答案D了。因为题中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只有苯酚溶液的酸性是最弱的了。苯酚溶液真的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 ?带着疑问 ,我做了专门实验 :取两支试管 ,分别装入等体积蒸馏水 ,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苯酚晶体充分振荡 ,得室温下饱和苯酚溶液。然后向这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 3滴紫色石蕊试液 ,稍加振荡 ,即可看出明显差异 :蒸馏水中紫色无变化 ,而苯酚溶液中颜色明显变…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为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实验常引发质疑:二氧化碳和水能否使石蕊变红? 一、教材处理方式 人教版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图1). 1.将纸花用石蕊浸泡后晾干.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17.
原子量:C—12 H—1 O—16 Fe—56 Zn—65 Cu—64 Mg—24 K—39 N—14 一、选择题(共40分,1~30题每题1分,31~35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酚酞试液遇无色的NaOH溶液变红 (B)CO_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活性炭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D)CO_2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相似文献   

18.
在苯酚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问题:①苯酚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苯酚能否与金属钠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演示苯酚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邱峰 《考试周刊》2008,(10):223
先说一次学生探究实验.学校开设探究式学习研究课,教学内容为"酸碱指示剂",由王老师执教.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指示剂的性质,实验教师给每个小组(2人为一小组)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固态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等.  相似文献   

20.
<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教材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过程如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