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素质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总体状况以及从事该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并提出了促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渐把大学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而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发生了新变化,并赋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艰巨的使命,同样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问题,也就包括了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渐把大学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而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发生了新变化,并赋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艰巨的使命,同样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问题,也就包括了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谈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素质结构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旨在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为了掌握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了解我省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我们对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一、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我省81所本、专科院校中的20所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06名专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基本情况如下表: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省…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高”建设的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面临着新的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亟待提升。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2020年至2022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看法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通过充分开发现有资源,深入钻研学习,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新的办学形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抱着观望的态度。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如何互补,也是很多独立学院目前关注的焦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能力也是全社会所期待的。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把准脉,迎合市场需求,以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方略,真正协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又成为新的关注点。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水平不高、队伍不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足、角色定位不准、就业能力不高等。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大学生个人通过树立信心、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信息渠道、就业指导机构不够健全 ,也由于我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过程中观念存在偏颇 ,因此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压力。一、充分认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从总体上讲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这几年来 ,由于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 ,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 ,事业单位也将进行改革 ,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 ,而且还相对萎缩 ,新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由学校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落实就业方案的办法.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及管理工作,除建立健全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外,还较早在全国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率先创办了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讲座,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服务,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架起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人才市场需求转变加快,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大学生在就业心态、就业途径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大学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工作不合理等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在专业调整、技能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应往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检索法对毕业生就业的方向、途径、专业是否对口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现状的调查,发现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学生自身应做哪些改变与完善,学校在培养中应做哪些完善与改变的建议,希望通过这些能对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任重而道远。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相关的普通父母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着自己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却还抱着“精英”的观念在就业市场寻找自己的位置而屡屡碰壁.所以降低就业期望值则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突破就业瓶颈,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应自身角度出发,树立自我促销的理念,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充分就业。大学毕业生应认识自身在就业促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掌握收集就业信息、制作自荐表、面试、跟踪面试结果等就业促销策略,从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6~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就业期望值、再就业情况等统计图表的分析可知,由于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这需要高校乃至全社会进一步明确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更有效地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以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谭金明  李婉  朱琨 《培训与研究》2010,27(1):100-102
高校扩招,一方面成功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使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出现了大量的“知识失业”现象。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高等教育过度问题。本文从教育过度的概念出发,试图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教育过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为解决我国教育过度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大学毕业生被推向市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体系的内容不断丰富,体系的功能得到强化。但是,由于缺少经验,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凸显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且专业化水平不高,体系内容仍需要丰富,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对此,构建合理的组织制度,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立体化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改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方式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比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全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女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疆优秀劳动力资源,此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文章从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内外两大方面对高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分析,以探索出比较理想的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为了提高就业,学校、家庭、毕业生纷纷增加就业成本,虽然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比例关系,但两者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转变理念,从多方面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