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推广的重要性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消亡论此起彼伏,新媒体到底给电视带来了什么?美国学者伊莱休·卡茨做出以下判断:"新型媒体的兴起使电视对家庭和社群的整合作用消失,受众群体的碎片化使电视特定的传播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社交媒体将重塑电视。"①新媒体于电视而言不是替代,而是对电视以往的中心化传播模式造成了冲击,从受众、内容生产到传播模式,电视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对电视的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介的受众意识日益国强。这集中体现在它们所创办的受众参与性节目上。从目前情况看,这些节目的内容多属娱乐性。电视媒介通过努力经营这些节目,在陶冶受众性情、增加受众知识、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激发受众参与热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从整体上看,电视媒介与受众的联系,往往忽视将电视媒介的主体节目──新闻类节目作为联系受众的桥梁,新闻节目的主体意识不够,其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笔者认为:电视媒介在制作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同样应该增强受众的参与性,进而培养受众的新闻意识,最终提高电视媒介受众…  相似文献   

3.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4.
王琛元 《新闻记者》2023,(10):45-56
国内传播学界对于戴维·莫利受众民族志的讨论往往局限于《举国上下的受众》和《家庭电视》两部作品,将其理论背景简化为“编码与解码”,未能注意到莫利在理论资源方面的持续更新,更对其在1990年代之后的演变重视不足。本文以莫利不同阶段的受众研究作品为论述对象,将其置于文化研究的思潮演变中予以审视,认为莫利的受众民族志强调能动和结构间的辩证关系,受众与其说是经验对象,不如说是反思文化霸权的枢纽。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5)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析受众对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男性气质的解码机制,以期进一步观察受众的不同读解是如何建构起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的。研究表明,三种解码立场均在受众对电视文本的男性气质读解中得以体现:隐匿而柔和的"父权"思维仍深刻作用于受众对实际占据霸权地位的家庭男性的想象中,构成主导-霸权式解码;在家庭对男性的规训与社会对男性的期待上,受众则表现出"包容与控制双向运作"下的协商式解码;而对于不符合时代语境的支配型男性气质,受众主要采取了对抗式解码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电视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受众所接受的电视包装和宣传形式归根结底靠的还是语言,即广义的镜头和解说语言。随着电视传媒发展的日新月异,广大受众知识及欣赏品位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视传媒的要求越来越高,由这种要求所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集中到广义的电视语言上。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电视语言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让电视语言适应社会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如今,电视几乎普及到了所有的家庭。不仅如此,在公共场所有大屏幕电视,在公共交通上有移动电视,“声话共举”的电视媒体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电视作为一种直观性、形象性的“感受型”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观,一目了然、浅显易懂。这个特点正好适应了人们高度紧张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受众不需要补充过多的思考和想象就能接收信息。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家庭伦理剧自搬上电视荧屏以来,收视火爆,深受观众喜爱。在以"使用与满足论"为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尝试分析年轻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分析显示,年轻受众收看家庭伦理剧往往出于"情感期望"、"信息获取"和"生活消遣"三个动机。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在于,跳出影视节目制作的框架,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伦理剧与受众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相当数量的研究在关注媒介消费①现象时,将受众的人口特征作为探讨媒介行为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性别差异尤其受到重视。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戴维·莫利在其著名的《电视受众研究》之后,就曾特别提到性别差异对收视行为的影响:"考察家庭的电视收视情况,依据界定,就是考察男人能够处之泰然全神贯注去做,而女人似乎只能漫不经心或带着歉疚心情去做(因为她们始终想着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某些事情。"②相关研究也表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作用物。把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现象研究,可以提出一个新概念,即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定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一方面,它是分析文化变迁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又制约电视传播行为,把这种制约转移到广大受众,塑造受众的文化人格。电视传播是特殊的文化现象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起到家庭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驯化的效果远比家庭、学校更为卓著。在各类栏目和节目中,电视文化跨越时空障碍,克服区域和文化传习的限制,使文化辐射力抵达每个人。当人们在不…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大众媒体。较之其他大众媒体,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记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用摄像机窥视世界,创造出独特的视听空间并将其带入每一个家庭。可以说,在闪闪发光的荧屏上,体现着电视报道活跃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有人把它称为新经济时代,也有人把它称作知识经济时代。在这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里,我们的电视工作应该如何适应这个转变?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全球性的受众市场?随着电视受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升级,各个频道的竞争态势已形成了现实的电视受众市场。以各省级电视纷纷上星、中央电视台开办专业频道为标志,全国性电视竞争和电视受众市场也已走向规模化。随着专业化频道的兴起,自办节目能力的增强,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使我们感到单纯从频道自身需求来调整结构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使频道和栏目…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认为化的“普通”男女“活生生的经历”,这种平民化的定义为我们解读电视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多元的化背景造成了受众群体的“小众化”,而受众多元的化期待必然要求电视化本以多种形式满足受众需求,但电视在传承当代化,满足受众化需求方面,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即走过了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本试从受众化期待的多元化来解读谈话类节目形式变化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从电视台观众调研的角度,思考和探讨质化研究在电视受众调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应用.以期对电视从业者和受众调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互联网还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从21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很多公司发展互动电视以提供受众反馈,电子处理(如家庭账户),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话和信息检索服务。到90年代末,他们开始将网络引入互动电视系统。但是,互动电视不仅是一种美国现像,90年代初,加拿大和许多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郜尝试开展VOD业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宜昌三峡电视台家庭频道开播仅半年时间 ,这个以本土受众和普通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专业频道 ,就获得广泛的注意与好评 ,收视率逐月上升 ,广告投放量翻了一番 ,家庭频道也有望成为地方观众认同的电视品牌。一、缘起忧患意识专业频道是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也是电视在多种媒体的夹击中寻求更高收视率的产物。宜昌三峡电视台家庭频道的开办则不仅是对地位日趋低落的城市电视台发展前景的忧患 ,还有着更深层面的哲学思考。1 .对电视使命的重新认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市民家庭 ,在人口增长 ,生存空间日趋紧张 ,环境与就业等多…  相似文献   

17.
张鹏飞 《新闻世界》2009,(10):74-75
毋庸置疑,基于受众心理考虑的电视语言对吸引受众眼球、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电视受众心理进行了探索,并对如何改进电视语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电视事业生存的需要,对电视受众的心理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做出适合各个阶层的受众节目。本论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特点、传播者的一般心理以及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翔实的分析将能够更好地为电视传播寻找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9.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1,(11):91-92
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是城市的亮丽风景线,本文分析了车栽移动电视独特的媒体特征和受众特征,根据媒体和受众特征,对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内容进行全新的策划。  相似文献   

20.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