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齐红娜  郭丽 《科技创业月刊》2012,(7):104-105,11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社会网络舆情的监管。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从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对策,以达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在线社会网络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共享的巨大优势,基于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及对比分析,建立面向在线社会网络的应急信息共享的动力学模型,使用仿真分析揭示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会网络应急信息共享水平受政府信息透明度、网民参与性和网络舆情3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基于仿真结果进行策略设计,为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在线社会网络开展应急信息共享提供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归纳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络舆情研判缺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从治理思路、实施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网手段、研判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构建标准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研判标准,从而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彭辉 《现代情报》2013,33(2):27-3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反应了民众对社会形势和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舆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以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舆情信息并提出了舆情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提高社会单位的火灾防控能力,公安部提出了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水平的总要求,“四个能力”建设内容涵盖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当前形势下如何推进“四个能力”建设,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鲁静文 《科教文汇》2014,(30):226-228
精神病人最终回归社会是指精神病人在正常的环境下康复,并在专业人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并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西方现在的精神病医疗理念,而这种医疗理念在国际上已获得共识。美国的"非住院化运动"引起的社区模式的实践将精神病人从医院那个"牢笼"里解放出来;日本的"开放管理"模式让病人在自由中自主生活;香港完备的社区康复机构让病人在机构活动中培养了自立能力和互助精神;北京的"温馨家园"使病人迅速融入家庭和社会。鉴于以上实践模式的经验,着重在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机构建设、支持网络建设方面对我国精神病人社会回归的社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省区内发展不平衡;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边境管控挑战严峻,受周边邻国局势影响大;社会组织发展不够成熟;网络技术相对落后,网络监管能力有限等。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就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宣传,依靠群众,严厉打击跨国犯罪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利用网络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8.
陈莉  王鸑飞 《科技通报》2021,37(8):126-131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初的国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复杂.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良性预后进行推动.在线健康社区作为线上的医疗问诊服务平台,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大功效,对恶意谣言的粉碎及舆情导向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传统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法,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事件为例,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以在线健康社区评论数据为数据源进行聚类分析,讨论优化网络舆情的治理与导向工作方法,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网络舆情的预判和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事件的前卫指标来源于网络,随着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给社会事件的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文章以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从舆情传播过程的视角,提出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4个阶段,即舆情干预判断、干预时机、干预措施和干预评价。此外,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各关键干预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给出舆情干预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承诺和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文章从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增强纪律观念,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对加强自身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造成舆情凸显新的问题,在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往平台的条件下,网络恶搞、炒作等非理性行为也迅速蔓延,这对执政党牢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高执政能力构成挑战。十八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把握舆论导向指明了方向。为此,要积极研究舆情传播规律,提升舆情应对有效性,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网络舆情目前面临多元文化冲击、网络道德缺失、工作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健全研究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机制,加强研究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教育功能,切实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张玉亮  杨英甲 《现代情报》2018,38(12):26-31
[目的/意义]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概念,构建实现其有效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以提升社会组织及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解决能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网上舆论氛围。[方法/过程]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角治理色定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制度设计。[结果/结论]社会组织参与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明晰社会组织的角色及功能,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是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1,(12):I0003-I0003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和态度.从而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期”专题报告·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下)”继续刊载”华中科技大学’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博士生交叉学禾斗创新论坛”上关于网络舆情的交流论文。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心理疏导拓展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并进一步拓展到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的社会心理服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在关注心理健康降低医疗成本、发挥智库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运用新兴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我国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已经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来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未来应向更全面的、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心理建设发展。心理学工作者要切实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认识,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理论,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现有应用,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结构,进而发掘网络舆论领袖。通过中心度测量、核心—边缘模型位置测算和影响力系数计算对大学生就业舆情展开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所发掘的网络舆论领袖,应成为网络舆情监控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阎宇 《情报科学》2012,(2):268-270
"信息孤岛"问题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舆情是指公众对国家管理活动或行为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在"网络社会"这种特定社会空间中的体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必须从观念层面上全面理解电子政务,从制度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从技术层面加强与IT企业的协作,从安全层面上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高士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I0006-I0006
书名:《网络舆情管理关键要素研究》作者:张磊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ISBN:978-7-5150-2038-9出版时间:2017年10月定价:38元近年来,伴随各种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具备约束、制裁作用的法律在网络世界中的地位呈直线上升趋势,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管理也顺势成为社会净化网络环境、满足大众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笔者将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网络舆情治理和管理发展状况和意义,结合张磊编著的《网络舆情管理关键要素研究》,探究利于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度,以加强国家网络舆情治理与管理质量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事件的前卫指标来源于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 使得信息 网络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给社会事件的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 文章以社会事 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 从舆情传播过程的视角 , 提出社会事件网络舆 情干预机制的 4 个阶段, 即舆情干预判断、干预时机、干预措施和干预评价。 此 外, 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各关键干预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 并给出 舆情干预的政策 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