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消费以其低廉的价格、丰富的选择及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的交易与沟通方式等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口碑成为消费者所倚重的购买决策信息之一。论文研究了网络口碑对网络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了企业应对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10):110-114
在提出网络口碑传播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模型基础上,采用准实验方法分析网络口碑的数量、类型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冲动特质的调节作用,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表明:网络口碑数量越多、越倾向主观评价型口碑,则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越明显;消费者本身的冲动特质能够加强口碑传播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巴斯扩散模型,通过构建品牌信息传播模型,探索分析企业渠道和顾客渠道对品牌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顾客渠道中正/负面口碑分别对品牌正/负面信息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企业渠道和顾客渠道的影响效果皆可加快品牌信息传播的速度,其中企业渠道的影响效果比顾客渠道的更为明显;增强企业渠道的影响效果可提高品牌正面信息的传播效率;此外,顾客渠道可能会增加品牌负面信息传播的机会,提高顾客正面口碑占比将扩大品牌正面信息的传播态势,而降低顾客负面口碑占比则可减少品牌负面信息的传播态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越偏好,进而给予区域品牌更多正面评价,更加愿意传播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信息;感知威胁和原型性都与区域品牌正面口碑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口碑包含着由先前消费者创造的关于网上销售产品的正面或负面信息。与传统口碑相比,网络口碑具备一些不同的特性如可度量、大容量和以文本形式长期存在。注重研究网络口碑的信息结构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作用。采取2×2×2×2被试间因子实验设计方法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了网络口碑的数量、长度和类型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崇洋消费心理的双刃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  林升栋 《软科学》2012,26(5):127-131,135
中国消费者的崇洋消费心理表现出对国外品牌更多的喜好,但是在品牌负面曝光事件中,由于负面信息造成的期望不一致,崇洋消费心理产生对国外品牌的消极影响:在崇洋消费心理作用下,面对一般消极程度的品牌负面信息,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面对重大消极程度的品牌负面信息,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评价明显低于对国内品牌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主要以网络口碑传播的要素、传播途径、人际传播以及网络口碑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作为研究主线,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及人际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在消费者决策的过程中网络口碑传播所起的作用,提出企业通过对网络口碑传播渠道的有效管理和对负面口碑传播的控制,以促进口碑在相关人群中朝益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方向扩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口碑传播逐渐成为各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现有或潜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68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服务失误背景下,服务补救、品牌依恋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响应速度、道歉、补救主动性及有形补偿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均有正向影响效应;品牌依恋与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品牌依恋在响应速度、道歉和有形补偿对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对补救主动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态度功能理论、ELM理论和选择性假设理论,通过针对207名被试的情境模拟实验,研究了负面在线评论质量(高VS低)、消费者卷入度(高VS低)和性别(男VS女)三个变量对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对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以及购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b.消费者的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和购买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c.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d.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和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具有交互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网络零售商角度对负面在线评论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家坤  王新华 《现代情报》2018,38(10):99-107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社交网络中的口碑传播规律,为现代企业应对口碑传播提供决策参考,对完善网络传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经典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口碑的时效性及正、负面口碑的对冲作用,构建一种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离散模型,分析口碑的传播规律;随后,通过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网络拓扑结构、初始传播节点的度与比例对传播过程的影响;最后,在企业宣传成本的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社交网络中负面口碑传播的最优控制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匀质网络中,企业应优先提高传播正面口碑的人群数量;而在异质网络中,选择具有强影响力的媒体或公众人物传播正面口碑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了电影网络口碑生命对于消费者观影的影响。网络口碑和产品销售之间能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表明,网络口碑不仅能推动消费者购买还和商品的销售成果成正比。试图从网络口碑生命周期角度深入分析网络口碑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影响,从口碑数量和口碑方向两个维度探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品牌延伸的研究,介绍了基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延伸评价模型—A&K模型,针对该模型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评价因素的不足,从消费者角度,结合品牌识别和品牌忠诚因素,对A&K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改进品牌延伸的评价模型,旨在探讨原模型中可能存在的新变量对评价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8,(6)
基于感知互动和类社会互动的双重视角,研究了在线品牌契合的前因和后果。结论表明:感知互动和类社会互动对在线品牌契合的认知、情感、行为维度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线品牌契合的情感和行为维度对品牌忠诚和网络口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认知对品牌忠诚和网络口碑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军  青平  李慧超 《软科学》2015,(2):126-130
研究提出产品伤害危机后负面溢出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证实竞争品牌间负面溢出存在的非对称特点,并且验证了导致非对称效应的3个前置变量:品牌地位、品牌卷入度、品牌-自我概念一致性,消费者思维方式起到了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浪微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X银行信用卡"负面网络口碑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口碑传播者间的交互,不仅对口碑当事者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波及其所在行业与其他机构;中间中心性高的用户在负面口碑传播中具有"控制力";发表的微博数、关注的用户数、粉丝数越多,其在负面口碑传播中的控制能力越强,所起到的桥梁作用越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如关注具有"粉丝数量多"等特点的重点微博用户等,为企业处理负面网络口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莉婷 《现代情报》2014,34(3):41-46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社交网络中网络口碑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力学机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社会资本——网络口碑——购买意愿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在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中,能够很好地提升网络口碑的传播效果,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7.
单春玲  赵含宇 《软科学》2017,(4):108-111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追加评价这一新型评价模式,研究包含反转负面追加评价的评价信息对在线消费者态度矛盾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实验和方差分析发现,包含反转负面追加评价的评价信息对在线消费者的作用呈现负面影响,从而使消费者态度矛盾性提升,其影响力大于一般形式的负面评价信息;追加的形式和反转的极性特征对消费者由于态度矛盾性水平差异带来的评价信息偏颇吸收行为具有缓解作用,从而降低积极态度对于负面评价信息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究当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由于危机事件而处于负面网络口碑中时,影响其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对搜索引擎服务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及进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理论、习惯理论和归因理论,提炼出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等实验素材模拟"百度魏则西事件"的负面网络口碑情境,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得339份有效样本数据,之后利用SmartPLS2.0进行模型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正向影响技术支持和满意度;技术支持提高满意度、持续使用态度和其意向;负面网络口碑直接或通过责任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负向抑制持续使用态度;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和使用习惯直接促进持续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消费者感知的视角,借鉴了TAM理论,构建了网络口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概念模型.模型包括个体差异和消费者感知两个构面,个体差异对消费者感知有影响,并共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实证研究表明,关系强度、信任倾向、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感知风险、感知专业性显著负向影响购买意愿;网络涉入和信任倾向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