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西安事变中捉蒋的军事部署,今天大多数著作和论文提到的是:张学良负责临潼捉蒋,杨虎城负责扣押在西安所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而对这一计划的制定及修改过程缺乏详细了解。更对事变前张杨还有一次冒险活动(西安南郊捉蒋)缺乏了解。一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张杨在西安事变前还有一次捉蒋行动,即西安南郊捉蒋。12月6日上午,蒋介石在邵力子陪同下,由临潼去西安南郊,沿途担任警戒的是东北军特务营第二营。张杨决定趁蒋由南郊回临潼途中秘密扣蒋,送往西安新城大楼,逼蒋抗日。担任捉蒋任务的是东北军特务营第二营营长孙铭久。西安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轸(1894—1981)字翼三,河南罗山人。1913年考入南京陆军第三中学,1918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初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4年回国后,在陕西镇嵩军刘镇华部任职。1926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6军,在程潜手下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28年,程潜部被桂系瓦解后,离开军界回河南老家隐居。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豫北师管区司令、国民党第110师师长等职。1938年3月,率部参加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会战后,升任第13军军长。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第66军军长,率部赴缅参战。抗战胜利后,历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河南省政…  相似文献   

3.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又名张寿笺。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小荣官司屯,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党派回东北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历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三军、六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第三路军总指挥。抗战胜利后任松江省副省长,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第二年,西安新闻界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事件:《秦风.工商报》3月1日被特务捣毁,报童被殴打;报社先后被纵火三次,几被烧毁;所聘法律顾问王任律师被栽诬为鸦片烟犯,于4月23日遭反动当局处决。《国风日报》复刊后,一再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严重警告,设在山西、陕西等地的分销处被特务捣毁。《黄河晚报》被特务捣毁后,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和胡宗南的爪牙下令西安各印刷厂不得承印这家“大逆  相似文献   

5.
李振军  赵梅 《档案天地》2011,(5):14-18,58
有一人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人物,他早年参加冯玉祥军队,位列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北京政变后,任京畿卫戍司令兼国民一军一师师长,因驱逐溥仪出宫而名噪一时.中原大战爆发,任前敌总指挥,兵败后隐居天津.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并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委,参与张学良案、韩复榘案的审判.曾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参与抗日,后因参与搞摩擦而被八...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首都警卫师"的前身是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的内部卫队.所辖第289团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警卫团,直接负责蒋介石本人的警卫工作;第290团是陈诚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军政部长时的警卫团;第291团是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警卫团,三个团共1.3万人,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御林军.1949年3月24日,该师在师长王晏清的率领下举行起义,"御林军"倒戈之壮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民党领导核心营垒里开了花,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蒋介石逃台好几年后,对他的贴身警卫团倒戈,仍咬牙切齿,愤慨不已.  相似文献   

7.
廖耀湘,湖南新邵县人,1906年生,历任国民党军第二00师参谋长、新二十二师长、新六军军长、第九兵团司令,1948年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经战犯改造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8年病逝。廖耀湘虽大半生为蒋介石效命,但在抗日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和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仍可圈可点,堪称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将军被迫赴欧洲“考察”。抗战爆发后,杨三次发电给最高当局,要求回国抗日。图为杨虎城与夫人谢葆真、次子杨拯中从国外归来时在船上的留影。杨归国后即遭软禁,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照片中杨氏一家三口的笑容实际上映着大时代的苦难。  相似文献   

9.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是当年为抗日青年军而作的著名诗句.作为青年军的后继者邹鹏奇,原本是一位声震寰宇的抗日虎将.从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他身经二百余战,是有名的常胜将军.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他担任275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全歼日军第13骑兵联队,而被誉为九战区"老虎"团长.此后升任92师副师长,99师师长,99军军长、陆军训练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要职.他一生坚决抗日,多次率军杀日寇于全胜.现在庐山仍立有国民党99军抗日牺牲战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0.
萧克(1907.07.14-2008.10.24),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11.
王凤刚 《兰台世界》2005,(10):62-63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取“精忠报国,竭尽微忱”之意),山东省临清市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相似文献   

12.
正谢士炎,湖南衡山人。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第六期毕业生。1937年考入陆军大学,毕业后一路荣迁,官至军参谋长。抗战时期因战功卓著曾获云麾勋章,饮誉军界,被称为"武状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谢士炎参与芷江洽降工作,任武汉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接收日伪部队。因严于职守,抵制军统特务发国难财,遭受诬陷,被蒋介石革职查办,关押数月。获释后对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有了切身认识。1946年,谢士炎赴北平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任长官部高参,后任军  相似文献   

13.
吴天成 《湖北档案》2006,(10):32-34
再破黄安城 活捉赵瞎子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王树声任第十一师师长,成为总指挥的得力助手.不久,红四军接到了攻打黄安城的命令.  相似文献   

14.
1939年,最后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第88军也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这支部队的军长便是川军中颇有名气的范绍曾,也是电视连续剧《哈儿司令》的原型人物。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88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一)出征前夕,请教周公馆范绍曾这次组建军队,国民政府只给了他一个军的番号,却不给钱和人。他只…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16.
<正>(上接2019年第7期第34页)第三章:新生篇云南空军大起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爆发了内战。1949年12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已呈全面崩溃之势。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影响下,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将军为"顺应全滇父老的要求",让三迤大地兵不血刃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在昆明翠湖边的"卢公馆"扣下了到会的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空军第五军区副司令沈延世以及国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为营救蒋介石,立即派赖琏等十余人到洛阳组织临时办事处,专门负责联络军、政、党各界,并将刺探到的情报及时报告国民党中央。 赖琏等于1936年12月15日到达洛阳,至25日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获释。期间,赖琏等人使用派遣特务、飞机等手段,将侦获的各种情报,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及有关方面发出了密电八十三道。这些电报,较详细地描述了蒋介石在事变发生时的窘状和宋美龄、宋子文等在洛阳为营救蒋介石时的惊恐心情,以及国民党调动军队企图用武力进攻西安的情况。电报也从反面提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逼蒋抗日的爱国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派出周恩来等同志去西安的情况。电文内容反动,但它作为原始记录,无疑是研究这次事件的宝贵史料。 为保持历史原貌,凡电文中对张、杨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使用的诬蔑之词,一律未作变动,谨请读者鉴识。  相似文献   

18.
朱履先,江苏泰兴黄桥人,1884年6月6日生,1959年4月7日在南京逝世。他于清末留学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求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同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南京清军新军九镇三十四标任管带,参加辛亥革命,在南京发动秣陵关起义。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任命朱履先为陆军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成立,朱履先转入国民党,并任南京讲武堂堂长,后参加二次革命、反张勋复辟。抗战初期,朱履先曾受蒋介石之聘  相似文献   

19.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任粤军第一师师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他曾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又三次被蒋介石撤职。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一生爱国反蒋,长期与共产党合作,是共产党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20.
《湖北档案》2002,(4):43-4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多次建议并邀请蒋介石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也先后三次准备派遣其第52军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