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真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实践,具有迎合时代需求的独立完整人格的共产主义者。纵观我区部分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主要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献身四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当前在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形势下,突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最近,中央发布了《受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未来主力军,他们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中的重点,既要培育和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更要帮他们深入懂得爱国之理,要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爱国,怎样去爱国等道理.在帮大学生懂得爱国之理方面,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课无疑应该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先从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师范院校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在校学习的师范学生是新世纪的灵魂工程师,是将来的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他们的爱国情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所以,师范院校必须突出师范特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塑造师范学生的爱国情感、志向和报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在于引导广大学生把爱国之情,升华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举。要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当代小学生的主流和本质是好的。但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也使一些青少年思想产生混乱。我校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开展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应有成效,下面是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充实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偏重学习革命前辈的爱国英雄事迹,这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产生情感共鸣。为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校充分发…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使他们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文章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课余活动为补充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工程.激发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是落实这项内容的主渠道之一.教者必须善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抓住“爱国之情“这个突破口,努力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入手,使之融于课堂教学及整个学习之中,将会收到极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少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一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中小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  相似文献   

9.
敬凤颖 《成才之路》2013,(23):56-56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条不变的血脉。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只有从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他们凝聚爱国之心,立下爱国之志,增长报效祖国的才干。  相似文献   

10.
<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智障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部分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偏见,他们认为"爱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智障学生不懂"爱国"是什么,对他们谈"爱国"为时尚早,对爱国教育缺乏热情和信心,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校加强研究,尝试在初中段轻度智障学生中进行历史知识教学,把爱国主义渗透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今各阶段教育当中不乏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社会上盲目爱国行为频频出现,这是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表现。"90后"青少年正处在容易情绪化的年龄段,他们的行为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更为冲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引导青少年辨析爱国与理性爱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巧妙避免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当措施,从正面宣扬理性爱国,避免过激、盲目的爱国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小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永登县城关小学王连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语言文字和基本内容的教学,深入挖掘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因素,去感染、教育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更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中学的历史教学能充分显示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内容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他们怀爱国之心、树报国之志,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责任。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爱国情感、爱国意识、爱国行动三方面入手,爱国情感是基础,爱国意识是关键,爱国行动是落脚点,三者缺一不可.讲清这三点,有助于学生对"爱祖国"含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有助于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走向是国际化,路径是群众路线,行为是适度理性。全球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减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户外荧屏等新媒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陶冶爱国情怀;利用课外实践,巩固爱国情感;与时俱进,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以"爱国是培养人才第一要义""爱国心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有爱国之心,兼有爱国之力"等为内容,以深化国情教育、培育爱国能力、强调自我教育为做法的爱国教育机制,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成才报国的自动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时紧张的国际局势给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对正当爱国行为的需要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向理性化转型,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应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公民国家责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过阐释公民和国家之深层关系而促使公民产生行为必要性的教育。公民国家责任教育追求对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的同时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正当爱国行为。在实施中,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应当注重受教育者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注重进行深入的多元知识基础教育、采用非灌输的教育方式、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理性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冯丽霞 《新疆教育》2013,(3):175-175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入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丁思德(山东省郯城县港上乡教委)中华民族几千年孕育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得到清晰、集中的体现。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大量的优秀诗篇表达了他们忧国忧民之情。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68岁高龄时“僵卧孤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