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旨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在其过程中,基本的句法操作合并与一致完成对Φ-特征的特征核查;人类语言的差异在于核心功能语类CFC(包括标句成分C、时态T和轻动词v),v的边缘性特征是造成两种提升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英汉被动句在结构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英语的被动意义主要用"be动词加上动词的语态变化"来表现,汉语被动句的被动意义主要由一些特殊词带出,动词本身不体现被动意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功能同样有异同点,英语用被动句表达多,汉语用被动句表达少,因此英汉被动句互译时要体现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转动词,而对名转动词的语义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义认知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名转动词语义认知过程,总结出名转动词语义认知机制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被动意义通常是由动词的被动形式来表达的.但除此之外,一些连系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动词的进行体,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主动形式也可用来表达被动意义.文章对这几种情况分别进行了描述,对它们用以表达被动意义的理据作了可能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英汉的翻译难免要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其遣词造句的方法和习性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不是一下子能说透彻的。本文只想挑出关于动词的问题来与读者共同研究。 从翻译角度出发,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探讨动词。 一、把英汉的句子拿出来随便观察一番,就可以发现汉语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喜欢大量使用动词。请看下句: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要符合汉语语言的逻辑思维和习惯,但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反映到语言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句子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英汉基本句型的比较,从英汉句子建构法则与拓展模式以及从句法特征、语法特征和整体安排上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且给予了大量的实例进一步剖析了英汉翻译时句子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提升结构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生成过程中的基本句法操作是相似的,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提升结构的生成。在英语中,T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而汉语中CP的EPP特征为强特征,由此造成了两种提升结构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8.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中西方语言结构的基本差异及其根源,并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积淀中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上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1.
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具有的语法特征,也是英语和汉语常用的句式。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汉语学习,被动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形成历史不同,所属的语言系统也不同,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研究者积极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分析,进而加强我们对英汉被动句的了解。研究英汉被动句对比不仅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不同,而且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深刻意义。本文从表达形式、语法意义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分比较分析,以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141-142,147
语言结构和人类的时空概念或经验结构有着自然地联系,即顺序象似性。在认知语言学界,它极大挑战和补充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本文重在从英汉语料库分析中发掘其存在性,及其与语法结构发生的关系,使人类在最小努力下获得最佳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也谈汉语的动词复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职大学报》2004,(1):105-107
本文就汉语中的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分析,简要概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释:汉语复制结构是由“动词-宾词”和“动词-补语”两项构成。本文认为,“动词-宾词”形成结构上的焦点,需要有焦点短语来诠释这个[焦点]特征,而同时汉语中的泛动词“得”“了”需要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以及它们不同于英语泛动词的特征,焦点短语和泛动词的共同作用促成这种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主动和被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并使用语言来描述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时所运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角度.英汉两语各有其特定的主动和被动的句式,本文选取了茅盾先生的作品<子夜>及其英译本,分别整理了其中的被动句式,比较归纳了英译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英汉语言在使用被动句时的特点,并且探讨造成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成分在意义上的不对应或不全对应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英汉法律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法律英语句子往往长而复杂,定语和状语等限定成分多,体现的是形式关系,汉语法律语言的句子通常呈现紧缩或省略状态,主要体现为多层次的意义关系。英汉互译时,应根据各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表达习惯进行结构转换,以准确传达法律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例证说明“ntimesmore/lessthan…”这一差等比较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理解上的差异 ,追根溯源 ,分辨是非 ,旨在指导英语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被动概要时所适用的语法手段有区别。汉语中既有意念被动句,又有有标志词的被动句,标志词主要有介词和动词两大类;英语中表达被动概念基本上是通过标志词来标示的。它除了用介词、动词表示被动外,还借用部分形容词、部分介词短语表达的被动意义。二者在被动表达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表明它们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这种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动词 动量词的句法属性存在着两种观点。展示两种观点的存在理据,从述宾、述补、宾语、补语等的基本界说认清动量结构句法属性的一般倾向性。在本结构英语译文的观照下,探讨两种说法的普遍性。最后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来分析不同层面的观点,以整合两种说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