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闪避回答是指不提供交际另一方所期待的真实或相关的信息语用策略。以往对闪避回答的研究侧重在访谈节目和外交发言这些领域,作为大众娱乐的电影及电视剧中的对白里面所出现的闪避回答却从未有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闪避回答这一现象在影视对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菲 《海外英语》2014,(13):202-203,231
研究表明,闪避回答被广泛用于言语交际中。它是一项重要的语用策略,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闪避现象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它不仅被用于日常交际中、影视和文学作品中,还被用于政治问答中。无论用于哪一个领域,闪避都突显出了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变化性。随着对闪避现象的认知加深,这一语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闪避现象的研究应以其行为特征为基础,兼顾闪避的定义和分类,聚焦于闪避策略最常见的类型,继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最优闪避类型。  相似文献   

3.
孙雅静  高凤翔 《海外英语》2011,(7):326-327,329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了语言学界这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我们解释了语言系统的本质属性—顺应性,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该文尝试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是如何在网络语境中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贾宝玉存在话语沉默现象,借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来解释,可以发现:贾宝玉运用沉默是对其心理世界的顺应,是对交际语境关系做出的动态顺应选择。宝玉的话语沉默能反映出他独特的爱情观、宗族观和女儿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三个层面探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识别三个层面的建构主义各自力图回答的问题。文章认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回答的问题是知识是什么、从哪里来及其和认识对象、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一个哲学问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回答的问题是人类和个体是如何学习的问题,是对学习发生过程的实然性的描述,主要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基本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要探索与建构主义知识观和/或学习观相一致的教学实践方式,是一个应然性的、规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交谈中,有许多问题是谈话者不愿、不屑、不能够或是不方便回答的.但在特定的场合中,若断然拒答、缄口不言或直言相告,则有失礼貌,会令对方处于尴尬、难堪的境地,甚至会破坏人际关系.此时,答问者可以考虑采取一种高明的应答方式--闪避.  相似文献   

7.
对奥康集团英文简介进行分析后发现,最主要的是缺乏英译策略。为提高企业简介英译本的质量,从顺应论的语境顺应角度提出省译法顺应社交世界、概括法顺应物理世界、整合法顺应语言结构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仲桂云 《考试周刊》2011,(16):49-50
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冲击,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评价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教师们在努力转变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设问的针对性、启发性、时代性、趣味性等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林纾是清朝末年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在他的译文中存在大量变译手法。从顺应论交际语境的物理世界方面看,这些变译是顺应了人们救国图存的目的;从社交世界方面看,是顺应了中国传统道德;从心理世界方面看,顺应了译文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语用学中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理论对广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进行分析。维索尔伦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并且可以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四个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因此,本文在此理论基础上,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角度探讨顺应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