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焚烧秸秆是一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线路跳闸的事件时有发生。秸秆焚烧防控成效的关键是根据管控重点科学安排管控措施。本文分析秸秆焚烧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危害,从宣传引导、供电企业内部流程优化控制和政府监管的角度提出防控秸秆焚烧的的有效管控措施,力求将秸秆焚烧对电力设施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有效保障电网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每逢农村夏、秋收“双抢”季节,由于大量秸秆得不到及时和妥善的处理,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杜绝焚烧秸秆,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不仅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而且需要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4.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1)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的质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意义和价值;并论述了秸秆焚烧产生的灾害以及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有效利用生物质能方面的政策支持等优势;最后,着重介绍了浙江临安板桥镇的集中供热项目,以期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用于包装的缓冲材料也越来越强调环境保护性。另一方面,由于焚烧农作物秸秆材料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每年环境部门检测的重点,这促使人们思考能否将农作物秸秆制成缓冲包装材料,既利用了秸秆材料避免了焚烧污染,又提高了缓冲材料的环保性。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秸秆材料制作缓冲包装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东三省新型秸秆炭化技术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干物质量约2200万吨,以往主要将秸秆用作农村取暖燃料、牲畜饲料等用途,但是该使用量不足总秸秆量的15%,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进行焚烧处理。秸秆在田间随意焚烧,产生的烟尘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危害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容易引起火灾以及交通事故。秸秆碳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的秸秆存放以及大量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带领当地农民变废为宝,发家致富,为"脱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秸秆是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副产品,很多秸秆被焚烧处理,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不良后果。文章中分析了焚烧秸秆的原因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介绍了有效利用秸秆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秸秆焚烧问题被提上了国家科技部在成都召开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强调,国家将在“十五”规划中加速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秸秆产量在6.5亿吨左右,但有效利用只占50%左右,其余部分大多被付之一炬,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航空正常运行。为此,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业焚烧管理对中国秸秆禁烧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王红彦  孙宁 《资源科学》2018,40(12):2382-2391
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给中国环境保护与农村建设带来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农业焚烧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即烟雾管理计划,重点研究了烟雾管理计划对中国秸秆焚烧治理的启示。通过归纳分析表明,美国烟雾管理计划通常由焚烧授权、烟雾管理组件、公众教育、监督与执法、实施效果评价等5个方面组成,具体做法是针对不同等级的焚烧规模进行不同的分级管理,制定规范的焚烧授权标准以明确是否可以焚烧,依据烟雾扩散能力、风向、安全距离等确定可焚烧时间和可焚烧区域、最大可焚烧量,并进行严格的执法监督和处罚。基于上述分析,建议中国出台专门针对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规定,制定秸秆焚烧授权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制定秸秆焚烧气象指数分级办法,加强秸秆焚烧过程中的管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淮北平原采访,驱车数百公里,车窗外刚刚收获的麦田里,火光绵延不断,烟尘蔽日。夏收后的农民,又在用最古老、最简单的办法处理农作物的秸秆了。随着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不再用作炊事燃料,收获后农民就地焚烧秸秆成为日益突出的现象。记者十多年的采访经历,从四川盆地、关中平原,到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所见无不如此。成都双流机场曾因为农民大面积焚烧秸秆,烟尘一度影响航班起降,政府不得不严令制止。粗略统计,我国一年有10亿亩以上农作物秸秆被焚烧,数千亿公斤秸草付之一炬。燃烧的秸秆95%以上化作热量和烟尘随风飘…  相似文献   

12.
低碳生态经济时代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24
当前中国高耗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正逐步引发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密切关注。以秸秆为原料的农作物秸秆板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由此也纳入讨论议题。笔者通过SWOT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应在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政策导向下,实施产业扶持战略,让其整合技术、人力等多方资源,争取相关利益者的联动发展,迅速提升社会与市场的认可度,并构建围绕原材料的产业布局模式,适度进行产业后向联结与整合,大力推行"绿色、可持续"的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金秋时节,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但随之而来的秸秆焚烧现象则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忧虑。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由秸秆露天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使机场关闭、高速公路交通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秸秆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秸秆燃起祸害生全国每年产出秸秆6亿吨,其中42%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8%作工业或其他用途,20%被露天焚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保部门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整治,秸秆焚烧不但产生大量烟雾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空气。文中以河南地区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为研究方向,提出基于有雾图像物理模型的BP神经网络空气污染区域图像识别算法。首先,通过计算入射光衰减项和大气光增强项构建有雾图像的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了解焚烧后有雾污染区域的形成条件,再根据暗原色先验原理对采集图像进行膨胀操作等处理,判断图像是否有雾并对有雾图像建立图像库;其次,以有雾图像库为基础,对焚烧区域中的火焰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在考虑干扰因素前提下将目标区域的多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经过神经网络结构训练、学习,预测秸秆焚烧空气污染区域,最终完成对该区域图像的识别过程。实验证明,利用文中BP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区域的图像识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两个新药创新案例剖析了医药创新系统中政府、科研、大学、企业等要素的联动关系,其本质上也即"R&D-大服务"的联动.在"R&D-大服务"联动中,当创新要素完备且充分联动时,创新系统发挥较好的功能,创新绩效较高;反之,亦反之.上述联动也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中,联动作用的发挥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的农作物的产量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对于生长容易的玉米来说,产量更加的喜人。但是在玉米成熟贩卖之后,留下大量的秸秆。过去经常把秸秆焚烧作为养料,但是产生的焚烧气体确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秸秆,发挥其剩余的价值,又要保护环境不被破坏,玉米秸秆技术成为了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4,(1):14-14
<正>本刊讯内江市为加强本土品牌建设,采取三大措施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内江制造品牌。建立百家名牌培育企业数据库,发挥政府引导和部门联动作用,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积极性,构建"政府推动、政策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诚信拉动"的名牌培育工作长效机制。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全省第三)、四川名牌35个、内江市质量奖企业6户、质量信誉等级企业81户;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全省第六)、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个、省级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王晓珍  蒋子浩  郑颖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49-1257
产业创新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将企业创新系统划分为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两阶段,并以2006-2016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219项风电产业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两阶段政策刺激-创新绩效"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创新政策的微观传导渗透路径和在创新系统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单一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阶段并无显著影响,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中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作用显著但效果相反,其中政府鼓励因贸易壁垒和缺乏顶层设计对知识获取活动呈负效应;政策工具组合对知识获取阶段和技术创新阶段均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则因政策工具组合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增强"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人才培养"政策工具组合效力是促进风电企业知识获取的有效方式,改善"政府鼓励、金融及财税支持政策"政策组合效力是提升技术创新阶段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产量巨大,秸秆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而秸秆发电是秸秆利用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调研、文献搜集、数据整理,对秸秆发电产业进行SWOT分析,给中国秸秆发电企业产业规划、投资决策以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属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实施的一种增产方式,其不仅可以使农田增产,还能对农田的肥力增强,优化了对于秸秆的处理方式,将减少焚烧秸秆处理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焚烧这种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的环保发展要求,因此大部分的农业区域都会选择借助还田这种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对农田耕地基本结构进行改良,使土质变得更加疏松,本文就这种处理秸秆的方式对耕地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