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化认证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化视角。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层面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做出的战略部署,依托"双一流"建设,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专业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特点,分析总结得出新工科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改革措施、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建设,最后给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胡荣  唐琨皓  黄樱 《科教文汇》2013,(18):72-74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将其运用到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中,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制度及评价四个方面,使CDIO理念和软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得到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5.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将其运用到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中,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制度及评价四个方面,使CDIO理念和软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得到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分析了高等工程专业认证与教育资源的耦合关系、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工程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高等工程学校中大力推进工程认证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目前,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已完成26个学科300多个专业的认证。国家本科教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当前国内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指导,它是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结合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基于专业认证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学历互认、更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确定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CDIO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实验与实训、校内/校外实习、产学研用、毕业设计等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借鉴欧美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结合河南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现状,构建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适应专业认证需要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建议.为培养符合注册造价师执业能力要求的专业人才,实现工程造价专业认证及国际互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钊  王玉勤  孔俊超  徐兵 《科技风》2023,(20):95-97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工科教育水平、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核心必修课程“精密与特种加工”为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改革和设计,旨在为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6)
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民航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科目及要求,开展了基于注册师认证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钢结构》课程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讨了面向注册师认证需求的、创新型民航人才的新教学思路。并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采取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将课内学习、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和创新性科研探索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以教师为主导、研究生为辅助、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了使我国工程专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国家层面开启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为了保证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认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高等工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6.
张望 《科教文汇》2021,(11):75-77
工程教育认证为培养国际化的工科人才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在现行工科人才培养中推行工程教育应特别关注产出什么、如何产出以及如何持续改进产出,打破思维模式的桎梏和管理模式的限制。首先要借助工程认证推进教育理念变革,相应地借助协同育人推进培养模式变革,借助平台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变革,借助创新活动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借助多方反馈推进评价机制变革,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0)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提高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本校现有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进而提升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资源整合缺乏合力,高校人才输出缺乏对行业需求的响应。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内在机理,发掘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作用及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系统阐述其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合作,藉由专业认证、执业资格考试及终身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为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重点专业之一.本文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改进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联合培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当前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原则,探讨通过构建学习并进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体系与完善高校与企业联合教学的新机制,形成良性长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提高机械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