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阳 《青年记者》2009,(20):73-73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SNS网站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2.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 Services,一般翻译为"社交网站"或"社交网",它是根据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交流手段."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3.
基于SNS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可直接翻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①SNS源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割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4.
40年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即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依此理论,个人的社交圈将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一个大型网络.基于该理论,SNS网络应运而生,并成为互联网新的关注点.SNS, 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的缩写,泽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SNS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其中的翘楚就是崛起于2008年的开心网.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公众欢迎,其平民化、去中心化、即时传播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作为新媒体的一种,SNS的出现正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全名为Social Network Service,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SNS的建立参照了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并认为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SNS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与其自身的信息传播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它实现了低成本维护和扩大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SNS技术及现有SNS网站的分析,基于SNS网站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档案人"SNS网站的设想,并提出了建立该网站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档案信息传播效率及有助于档案信息工作者和用户信息素质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SNS(S0cial Network Sen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从2003年3月在美国悄然兴起,短短5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在国外,首屈一指的SNS网络一Facehook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的最伟大创意.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以前,轰动一时的"三千美金环游世界"还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神话。而今天,在这个连找陌生人当司机都不是新鲜事的时代,不管是住在陌生人家里,还是睡陌生人的沙发,都成了我们穷学生出游时首先考虑的选项。当然,对于与陌生人共享资源这个概念,我向来是怀有戒心的。网络时代,谁知道网上和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次参加学  相似文献   

10.
一、自媒体和"罗辑思维"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使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媒介是人的延伸", "人人即媒体".传统媒体对信息所拥有的特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媒体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平台有美国的Facebook,Twitter,还有中国人常用的博客、微博、微信、空间等SNS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1.
去年开始流行起一句话,叫"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可把它放在今天的病毒身上却恰恰适用。病毒玩起"B2C"8月份有一个名为"GP敲诈者(Virus. Win32. Gpcode. a)"的病毒很有个性,它不会破坏或者盗取任何用户信息,而是对你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密,让你想用不能用!在  相似文献   

12.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Services,一般翻译为"社交网站"或"社交网",它是根据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莱姆(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交流手段.2005年以后,中国的SNS网站兴起,大学生对SNS社交网站的热衷程度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3.
陈一舟 《传媒》2011,(12):50-51
"社交网络"是近些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名词,它的英文缩写是SNS,第一个S是Social社会化,第二个N代表Networking网络,第三个S是Services服务。SNS的概念起源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一则轻松小语:"当你已经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把它通通吃掉呢?还是把其中五个苹果送给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通通吃掉,那只有你一个人吃到苹果的香味,你也只能吃到一种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其中五个苹果拿出来与五个朋友一起分享,那么就会有五个人分享到这苹果的香味,同时你也换来五个珍贵的友谊.改天您可能从他...  相似文献   

15.
接触陌生人     
徐斌 《新闻实践》2014,(6):F0003-F0003
你,有没有想过去接触陌生人呢?我说的是身体接触,与一个随遇的、完全不熟的陌生人,像朋友一样握着、搭着、搂着……美国摄影师Richard Renaldi(理查德·雷纳尔迪)用五年时间,实施了一个摄影项目:他在街头寻找完全陌生的两个人,邀请他们在身体发生接触的情境下拍摄肖像,就好像亲密的朋友、亲人那样。看这些照片,如果不知道背景,我们真的会把这一对对陌生人当成朋友或亲人。  相似文献   

16.
校园SNS:拟态环境中人际传播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迈南  何姗  焦宝 《青年记者》2007,(12):35-35
近些年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批校园SNS网站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并将大学生带人一个社交网络化的新时代。 校园SNS的传播理念分析SNS,是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会型网络社区,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规模战略"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口碑传播构建的SNS广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NS的内核在于在互联网上实现"通过信赖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每个用户都可以从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的网状结构为口碑传播提供了介质,使信息通过SNS平台实现大规模向外辐射成为可能.驱动基于关系链的口碑传播,实现口碑传播的可评和可控,是培养SNS自身口碑传播广告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十孔之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想法,都可以叫一孔之见.一种见解是一种思路,也可以是一个领域,还可以暗示着一个世界.我们有机会在半年里跑了六个国家,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的校长,加之几年来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写下了与这些校长内心的交谈,或日关于教育的"十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食品安全的民族,早在周代时就有了专管饮食营养的"食医"和"浆人"来掌管国君的饮食:"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