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角逐北极 面对北极这样的“聚宝盆”、全球战略要冲,各国无不跃跃欲试,特别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利用国际相关法律的漏洞,想方设法谋求对北极地区的主权和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2.
范涛 《今日科苑》2005,(5):22-25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新奥尔松正式启用。据第一任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介绍,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5,(6):107-108
新闻简述:北京时间今年4月24日凌晨.由王石、王勇峰等9人组成的中国民间探险队“华硕极限‘7 2’(北极2005)探险队”抵达北极点,顺利实现了此次探险的目标.成为我国第一支徒步抵达北极点的民间探险队。  相似文献   

4.
渐冻人     
《科技新时代》2005,(8):107-107
近日科学家在对地球南北极进行考察后表示,地球正在面临“缩水”问题——地球的南极出现了大面积冰川萎缩,北极则有128个湖泊消失。  相似文献   

5.
成宇 《百科知识》2004,(12):23-23
地球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今,北极上空有一种低空云团,像一团褐色的烟雾,随着时间推延这种烟雾越来越浓,而且没有消散或飘走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北极烟雾”。北极烟雾是北极独有的大气污染类型,它实际上是由水蒸气、冰晶及悬浮在空中的密度很大的固体飘尘、粉尘组成。固体飘尘的主要成分是硫的氧化物和重金属,约占北极烟雾中颗粒物质的30%,其余还有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这些飘尘是人类燃烧煤和石油,以及冶炼硫化物矿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虽然不存在北极的“臭氧空洞”,但某些条件将会导致产生空洞。在南极上空存在一个“臭氧空洞”的发现,为地球上层大气中能够保护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良氧层正处于令人担忧的脆弱状态,提供了戏剧性的证明。在北极地区上空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臭氧层空洞呢?一个对北极地区1月至2月的同温层进行过检测的考察队提出的初步结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陈勇 《科学中国》2006,(10):11-11
来自“北极冰芯采样探险队”的国际科学家小组近日说.他们从北冰洋底取得的冰川沉积物样本表明:北极冰盖的形成时间比科学界以前估计的早得多。此外,北极地区曾有过像今天的亚热带一般温暖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存在着有利因素,既有法律依据,又得到北欧北极五国的支持,而且北极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但同时亦存在着障碍,例如中国遭到了北极八国“门罗主义”的阻挠,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尤其是2011年努克会议上,俄罗斯成为阻挠中国进入北极的急先锋.事实上在北极事务中,中国更适合走“曲线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婵 《今日科苑》2005,(5):26-26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象。“科技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考的艰辛……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7,(8):6-6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北极气温不断升高,那里的“隐居者”——蜘蛛在生活习惯和生理上都发生着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佐证。 尼克尔介绍说,在北极生活着许多种类的蜘蛛,它们适应了北极寒冷和缺少食物的环境,大多数蜘蛛往往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然而,他们研究发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平均气温升高,一些蜘蛛的生长速度加快,提早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张景全  董益 《情报杂志》2023,(4):78-83+171
[研究目的]通过对2010—2022年间北欧五国的智库报告展开研究以期发现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产生的历时变化。北欧是我国“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智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精英阶层的认知,因此准确分析北欧智库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认知是研判北欧国家对华北极政策的重要参考。[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法,首先以全球智库指数报告为标准从北欧五国各选一个智库,然后以“中国”和“北极”作为索引词搜集了智库官网2010—2022年间可公开访问的相关英文报告,最后逐一解读符合条件的样本中反映的对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猜疑或欢迎态度。[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12年间北欧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亲者愈亲、疏者愈疏的演变趋势,并且面对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部分北欧国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客观认知,一方面我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经得住时间检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认识到过度关注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威胁”只会导致北极真实安全问题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1.给北极熊以喘息之机 2010年,对北极熊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估计,虽然北极气候变暖,但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冰不会消融。科学家还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抑制,海冰将不会面对一去不归的“临界点”。海冰构成了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2010年,美国还将阿拉斯加州北部一片近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划为“关键栖息地”,使北极熊免受航运和石油钻探活动的侵扰。  相似文献   

13.
张保淑 《金秋科苑》2013,(17):36-39
从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无冰覆盖”到实际上“北极冰盖面积大幅增加”,人们被警告做好应对“全球变冷”准备,这一颇具戏剧性的反差,着实让人心中产生大大的疑问:“地球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有许多个极,但是若按地理、地貌而言,人们习惯称地球上有三个极.那就是地球的南极、北极和峰极(指位于我国和印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最高峰顶海拔8848米)。本文所说的“两极”异同,是特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那么.这两极究竟有些什么明显的异同呢?  相似文献   

15.
王文 《知识窗》2008,(7):50-51
于2007年8月4日发射升空的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历时9个多月在太空“奔走”7.11亿公里后,终于在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7时53分”踏上”了火星北极地区,成为首个登陆火星北极地区的探测器。“凤凰”号着陆约2小时后,工作人员接收到它从火星传回地球的第一批40余幅黑白图像,开始了为期90天研究火星北极地区是否拥有生命的勘测重任。那么,  相似文献   

16.
发现北极     
《百科知识》2009,(7):F0002-F0002
1909年4月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最后的冲刺最终抵达北极点,成为征服北极点“第一人”。直到10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北极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北极也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象、丰富的能源储藏、奇异的生物群落回报着人类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至今还没弄明白的太阳“三大怪”:火辣辣的“帽子”头上戴、两个磁北极同“挂帅”、没有同类恒星转得快。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最新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在今年5月2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地区,科学家们希望可以通过它对地下;水层的探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图中“凤凰号”站立在火星北极的冰原上,正准备用机械臂开始挖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0-14
封面故事:南北极的极光可以不对称 新的证据表明,通常认为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和南极光(发生在南半球)是互为镜像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的。极光的确往往同时在北极和南极区域出现,其出现的地点由地磁场线连接.这种联系预计也许会将两个极光的图案、位置和时间关联起来。2001年5月12日.两个地球观测飞船“IMAGE”和“Polar”处在对两极同时进行观测的较好位置.当时对南极来说是黄昏.对北极来说是黎明。  相似文献   

20.
北科 《今日科苑》2006,(8):12-14
中国北极“黄河站”目前已经建成极光观测实验室、地球与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生态与雪冰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和GPS卫星跟踪站。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