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2.
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王新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参政会作为最高咨询机关。本文对国民参政会在抗战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国民参政会是全国团结抗战的产物在抗战初期,国民党虽然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但由于它推行的是一条片面抗...  相似文献   

3.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为了团结国内民众和各种政治力量而成立的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准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的成立为各种政治力量参与国家政治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创新。但是由于国民参政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其参政议政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范连生 《天中学刊》2013,28(3):117-119
抗战时期,为澄清吏治以保证抗战的胜利进行,国民政府大力"整饬官常,刷新吏治",成立了对惩治腐败具有监督作用的国民参政会。国民政府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和运作,对遏抑贪污、惩治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实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违纪的军官将佐,一度使国民政府的吏治有所改观,这对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用。但国民参政会毕竟是咨询机关,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这就限制了其反腐败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国民参政会成立后,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赋予参政员的权利,傅斯年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了一些提案。提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因抗战而形成的难民问题;竭力澄清内政,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关注官僚腐败问题,揭露孔氏贪污;在其他方面也有提案提出。但傅斯年是一个历史学家,不是政治思想家,他在国民参政会中的提案只是出于他的亲身实践和感性反应,并无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不仅是革命时期中共实力壮大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共形象得到正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国民参政会作为战时中国各党派团结御侮之象征,国内政治风向演化之坐标,也是中共在大后方公开活动及形塑自身政治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共在国民参政会成立及运转过程中,形塑了团结抗日的支持与合作者、反对投降与分裂的抗争者、民主政治与发展的引领者等多重形象。透视国民参政会与中共在大后方形象变迁的关联,为理解战时中共战略政略演变及中共何以壮大提供了一面参考棱镜。  相似文献   

7.
1938年7月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民参政会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它虽然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抗日时期,国共两党以及和各抗日党派进行政治联系和政治对话的场所。国民党政府召集的国民参政会共四届十三次大会,到1948年3月正式结束。抗日战争时期召开了三届十次大会。本文仅就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上为抗日民主、团结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复杂的斗争作一探述。国民参政会的召开及性质抗战之初,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比较积极,但在民主改革方面却是“犹抱琵琶”,民主之门略开一线,迫于人民要求全国团结共赴国难的呼声,在八·一三上海抗战后,国民党中央决定中央政治会议暂停,成立国  相似文献   

8.
林森是国民党元老之一,自1931年12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至1943年8月逝世。在他参加的国务活动中,出席国民参政会并发表训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森身为国民参政会的倡导者之一,早在1932年他就力主召开国民参政会。1938年他在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促使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同年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这一条例;林森作为国民参政会的积极引导者,曾多次亲临会场致开幕训词。他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明确指出了国民参政会的性质、任务与工作方法,其特点是高举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旗帜、对抗日战争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强调团结抗日、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包容了各抗日党派的代表,在林森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历次讲话中找不到任何公开指责、批评共产党的言辞,由此也可看出他与此相关的一些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并在其中热心活动。具体来讲,分为关注内政问题,积极提出议案;认真行使质询权,敢于仗义执言;为促成国共和谈,奔波于国共之间。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言行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面前对救国救民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应因抗日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党派人士和社会名流组成的国民参政会。作为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也被遴选为参政员,开始了在该会长达近10年的工作。由于长期在社会上从事教育改革和抗日救亡的事业,黄炎培非常重视民众的力量,并在国民参政会中提出了关于民生问题的提案。这些提案重点在于关心民众的痛苦,呼吁减轻民众负担,反对以抗日为名,竭泽而渔,搜刮压迫老百姓。由于国民政府的高压政治,黄炎培的这些呼吁无异于“与虎谋皮”,致使其在经过延安访问以后,政治倾向迅速转向中共,并在战后将新中国的前途寄托了在中共身上。  相似文献   

11.
国民参政会从1938年成立到1948年结束,共召开四届十三次会议,其中在抗日战争中召开了十一次会议。国民参政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党派的积极争取下实现的。参政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成立的一个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机关,在成立之初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到后期却变成了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宣传内战破坏团结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论国民参政会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参政会的成立,有助于改变国民党一党专制政体,实行政权的有限开放。各党各派围绕抗战、民主、团结而提出的提、议案,成为制衡国民党、维护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党派围绕参政会所进行的斗争及其策略导致了国共力量的消长,并最终发展为联合政府运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日之间的国力悬殊决定了国民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治动员才能抵御日本入侵。扩大政治参与是政治动员的有效途径,国民参政会正是其因应抗战局势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的紧密合作使两党政治形象均得到积极提升;其后,由于国民党既无法满足各政治参与力量的愿景,又无法改变自身顽疾,使国民参政会在形塑国民党政治形象过程中的努力大打折扣,而中共在国民参政会提出的一系列诉求逐渐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其政治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国民参政会在国共两党形象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再次证明了在近代中国,执政者在面临权威与权力双重危机情况下进行变革的困局,也使中共革命胜利的意义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14.
国民参政会作为中国战时民主的象征,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国民参政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美国"压力策略"的推动。文章以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大会为例,探讨抗战时期美国的"压力策略"对其的影响,由此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参政会存在期间,傅斯年作为参政员和驻会委员,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政治信念的驱使,力图消除政治弊端,积极行使质询权,最终将劣迹斑斑的孔祥熙赶下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翔实的史料,公正、客观地揭示国民参政会,在抗战初期的积极作用,对推动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抗战严峻时期的1938年7月,它既不是真正完全的民意机关,亦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然而,就其组成成份来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就其存在的时间看,从1938年7月直到抗战胜利结束。它成了抗战时期各抗日党派、抗日爱国人士直接联系的纽带。它在一定时期,曾对既没有共同纲领又没有组织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类技术人才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变措施,其中对职业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1938年4月,国民政府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才……以应抗战需要”。7月,在国民参政会通过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也作了专门规定,通过推广职业教育并充实职业学校有关的内容来训练、培养抗战所需的各业技术人员,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抗战建国服务,这是战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了…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积极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大会期间的各种组织,履行参政会闭会后作为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委员的各种权利,向参政会提出议案,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而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20.
川康建设期成会是国民参政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曾组织了著名的川康建设视察团,提出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川康建设方案,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好评。它还在川康各地设置了办事处,以督促川康的各项建设事宜。对川康建设期成会作专题研究,既可以进一步揭示抗战时期川康建设的真实情形,更能加深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