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虽已有不少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一问题依然困惑着很多教师,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在"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素质教育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这一工作,教育界将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可以预设的,也是可以控制的,这是课堂教学的特点。正因为此,教学设计才变得必不可少。但课堂又是生成的,这是课堂教学的又一个特点。如果无视课堂的生成性,那么教学就是残缺的。一言以蔽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应该说,"生成"的课堂虽因充满各种变数而会让教师面临  相似文献   

3.
"十四点纲领"是美国安排一战后世界秩序的方案,在当的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其理论基础虽以理想主义为主体,但又包含后来现实主义的因素;它虽标榜"民主"、"和平"、"公正"等旗号,但其出发点是获取美国的国家利益;它虽在国际上广受欢迎,但其成效可悲。美国这一极具模糊、费解、可悲色彩的对外政策,其旨归在于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少年荣耻说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第二条,我对这条感触最深。服务人民,乃我们必知必做之事,背离人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我年纪虽小,但也十分喜欢服务于人民。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雪下了很厚一层,我颇有兴致地趴在  相似文献   

5.
严春红 《教育》2022,(15):44-4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在快速崛起,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系列深刻变化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是一个新时代,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小学生在见证世界五彩缤纷的同时,也在承受各种压力.他们虽从小见多识广,但也表现出成长的孤独...  相似文献   

6.
感同身受     
<正>一直都认为"感同身受"是一个滑稽的成语,《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觉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而我觉得,感受就是感受,经历就是经历,这两者按照哲学的划分,前者是唯心的,后者是唯物的,在本质上是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是爱因斯坦的一个著名论断。人们普遍认为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不善或者说不愿、不想、不敢提问有关。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中国学生虽普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很火,报道的是一网友逛西安碑林博物馆时,意外在唐玄宗李隆基御碑《石台孝经》顶端发现了"朕略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引起众多网友追捧,但最终证实这句话只是一个有趣的误会。《石台孝经》原文开头的三句话"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小的时候我最爱唱这首歌--虽不知挂在天上的太阳要如何去种,更不知该如何去送……  相似文献   

10.
余婉 《下一代》2012,(8):28
最近,在河南西部的伏牛深山中,人们交口传颂着一个"离群的雏雁又归来"的动人故事。故事发生在与河南省邓州市相毗邻的内乡县七里坪乡的大山深处,故事的主人公是姐弟俩,姐姐刘梦迪今年9岁,弟弟刘星宇刚过7岁生日。这两个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俩却是一个五口之家的顶梁柱。为啥这样说呢?这要从事情的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篇课文不重要,请同学们课后自读";"这篇课文中内容考试时考不到,我们不讲了";"这里有个高考知识点,非常重要,请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诸如此类的声音虽不是充斥于语文课堂,却也是屡听不鲜.有些领导对此大加赞赏,且美其名曰"渗透高考意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对"时时渗透"尤其是"及早渗透"现象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虽依然让孔家后人延续"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头衔,但时过境迁,在现代的语境下,这至多可以被看作是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一种敬意,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内涵,毕竟,一个崇圣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我们现在所处是一个平民年代。  相似文献   

13.
世无大国     
依我看来,迄今为止,这世上还并无一个大国出现。这里所言之"大",不唯指领土的广阔;不唯指人口的众多;也不唯指经济和军事力量多么的了得,还指一个国家的品格怎样。正如一个人,虽具有种种强的优势,却从不以强称霸,更不以强欺弱,才配视为是一个"大写的人"。反之,体貌大耳,德性低也,劣也。一个"大写的人",那也是难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的。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自己错了,是从不拒言:"我道歉"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天下第一楼》这篇文本中,常贵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同时,他在"福聚德"中的地位,也充分体现出了"福聚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真实生活状态.常贵这一人物的塑造虽小,但是在这个"小"人物身上却体现出了"大"的担当.正是在这种伟大的责任感下,作者才可以形象地塑造出常贵的细腻性格,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好奇与阅读积极性,从而加...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面对一个个虽调皮但可爱的小家伙,我沉浸在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教育幸福中。也许是一年级时过于纵容他们,忽略了"规则"教育,又或许是孩子们"人长胆长"吧,进入二年级后,这群已摸透老师脾气的小毛孩们,对我惯常使用的招儿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  相似文献   

16.
<正>一段时间以来,高铁"霸座"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似乎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高铁"霸座"事件虽小,却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极好契机与切入点。深入思考这一热点事件,找准这一热点事件的教育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一事件并挖掘其教育契机,对于增强德育的时效性,推进德育工作与社会生活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热  相似文献   

17.
一个"观"字笼罩整个沧海,视觉的全景由此展开:1.眼前见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写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衬,勾勒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此时,诗人登临山巅、俯视苍茫雄浑的大海,全新的兴奋及视觉的感应都凝聚在这八个字上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不是直接  相似文献   

18.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初中生》2006,(1):34-36
"偶稀饭""弓虽""FB""顶""潜水"……乍一看到这些词汇,接触网络不多的人肯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译出来:"偶稀饭"就是"我喜欢","弓虽"就是赞赏对方"强","FB"是"腐败"拼音的声母,一般代表吃饭聚聚,"顶"表示"支持","潜水"表示在论坛只看帖不回复……这就是现在一些青少年热衷的网络语言,这几个词还入选了2004年"网络十大流行语"呢.  相似文献   

20.
中职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2005年以来中职实现扩招,这一群体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地位却依然尴尬.技能人才地位近几年虽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低下,职业教育成了学生的"无奈选择",影响着中职德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