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精神和现实的统一,现实对人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波及精神领域,而精神领域的动静也会在现实中得到体现。教师作为这个世界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其精神世界更值得人们关注。原因是他的周围是一群同样值得关注的精神世界,教师的精神世界是孩子们除了知识以外的另一种食粮。  相似文献   

2.
梦想的诗学     
面对真实的世界,人们能在自己身上发现那忧虑的本体存在。那时他们感到被抛到世界上,被抛到消极无人性的世界里,这时的世界是杳无人性的虚无。这时,我们的现实机能使我们不得不去适应现实,不得不把自己作为某种现实建立起来……但是梦想就其本质而言,不正是要把我们从现实的机能中解放出来吗?  相似文献   

3.
谈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家园的概念1.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人们一方面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同时人们的精神、心理、意识又构成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即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不对称,或者说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满足的一些需要及愿望,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内还可...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精神世界方面,班级德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世界里,班级德育能促使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成长环境;班级德育还能引导留守儿童从网络文化中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现实的客观实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的产生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争议。事实上,虚拟现实是人的观念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外化的一种电子场景,因此,不能把虚拟世界归结为精神存在;但它又只是一种虚拟的物化形态,不是现实的物化形态,所以,虚拟世界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当然它也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一种纯然独立的存在,因为虚拟现实归根到底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世界决定虚拟世界的本质、构成和发展。作为原型的现实世界与它的间接再现的虚拟世界实为一体,它们都不过是客观世界的两种存在方式。世界的直接存在性和间接存在性都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是世界的唯一特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现代哲学基础的过程哲学,认为过程是根本的、现实的,存在是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追求生命质量的现实过程。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传统认识论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忽视了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教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造成了现实中理想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与现实经验的落差以及教师人格的二重性。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以过程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职业,应还原教师"人"的本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性,通过教师专业境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梦想的诗学     
面对真实的世界,人们能在自己身上发现那忧虑的本体存在。那时他们感到被抛到世界上,被抛到消极无人性的世界里,这时的世界是杳无人性的虚无。这时。我们的现实机能使我们不得不去适应现实,不得不把自己作为某种现实建立起来……但是梦想就其本质而言,不正是要把我们从现实的机能中解放出来吗?  相似文献   

9.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由于在作品中常常描绘许多“不如意的因素”而被许多人当作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主义者。本文通过分析济慈的名作《夜莺颂》,意在阐述济慈并非一个极力想逃避现实的消极浪漫主义者。在诗中诗人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不断中,诗人经历痛苦的过程,最终选择回归现实,显示了一种拥抱生活的坚毅精神。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世界公民论继承了古典时期世界公民思想的基本理念,发展了其中的政治维度,将其由道德理想和哲学信念转换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目标,努力将"世界公民"这一空中悬浮物引入政治现实之中,集中表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具有坚定的理性主义取向,洋溢着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为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开启了新的理论视域,为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公民思想提供了基本论题,并为人们探讨现实政治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框架。  相似文献   

11.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个体的生活世界有着内在的局限性 ,在生活世界中 ,人们仅凭经验、常识、传统、习俗、戒律而生存 ,因此人的生活世界需要批判和超越 ,使自身走出“无真理的现实”阴影。科学教育能够使人超越生活世界 ,特别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生活世界 ,但是科学教育在超越生活世界的同时隐含着疏远生活世界的可能。这在现实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为此 ,需要思考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问题。  一、人的生活世界需要提升和超越  人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 ,既包括内含着昨天的现实的生活 ,也包括潜隐着明天的可能生活 ,既包括日常生活 ,也包括职…  相似文献   

15.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理想之路是让意念世界的“好教育”成为现实世界的“好教育”。现实世界的“好教育”首先是真的教育,其次是有效的和完美的教育,是基于教育现实的评价结果。意念世界的“好教育”首先是主观的和超越的教育,其次是美好的和进步的教育,是基于教育意念的理想结论。“爱智统一”是解决教育生活中情感问题和智慧问题的精神法则。意念世界中遵循了“爱智统一”精神法则的“好教育”,为现实世界的“好教育”的形成和评判,提供了一种意念样本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海子的诗歌创作,是一个舐血而歌的过程,是以挥霍生命的代价铸就的诗坛华章。面对麦地的贫瘠现实,置身诗性消亡的语境,于世纪末精神冰点的诗界,海予以他绝对的姿势完成了一次超越性的书写,实现了从文本话语到行动话语的转换、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构。  相似文献   

18.
从三毛的性格、作品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性格决定其追求的境界与众不同,作品反映出三毛的精神世界的变化。现实中的三毛和作品中的"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从三毛的性格、作品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性格决定其追求的境界与众不同,作品反映出三毛的精神世界的变化。现实中的三毛和作品中的"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坚信,存在着一个靠感官认识的可感世界,它是意见的来源;还存在着一个理智能够认识的可知世界,它是真理的源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们在这一思维范式中不断追问世界的根据,由此培育出传统西方哲学崇尚真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信仰真、善、美的超越精神、张扬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以及用理性审察现实的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