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见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拿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有的学生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错字繁多……这些都是作文能力低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激励求异,启迪创新,培养学生作文各方面的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一、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锤炼而成的,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例如,《故乡》一文中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细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初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认认真真地读书,很快地感知文章内容,这是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的起码要求。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有:①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语,捕捉课文内容。如《飞夺沪定桥》要抓住“飞夺”一词;例、站)要抓住“小”;《捞铁牛》要抓住“捞”来体会课文的内容。②从课后思考题体会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把阅读课后思考题做为阅读的一个内容来研究体会。③抓课文的重点。如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总起段、中心句等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④归纳段意,研究课文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高明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教学生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根据《伟大的友谊》一课的特点,教学时,要抓住课文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可抓四个“联系”; 一、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寻觅中心。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篇末点题,  相似文献   

4.
《雪猴》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体现感情的。要让学生在读议中把握课文重点,领会课文中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亲密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促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组共有三篇课文。《海上日出》《燕子》是看图学文,《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这三篇课文侧重反映了大自然的景物。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看图学文时,要注意体现看图学文的特点,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图画的能力。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成画面的能力。 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倡导的一门新的课型,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具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上好这门课,只靠每个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善于把课堂作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舞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为学生搭设舞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抓住课题搭“舞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的课文题目标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少年王勃《》徐悲鸿励志学画《》狼和鹿》等;有的课题提示了所写事件的内容和过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小稻秧脱险记…  相似文献   

7.
第九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督导教研室张玮这组课文编者的意图是,侧重读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这两首古诗中完成训练项目和古诗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8.
鉴赏:阅读教学的高境界邬溯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指导呢?读懂课文的总要求是:一要理解内容写什么,二要弄清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关键是要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9.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颐和园》,讲读课《趵突泉》和阅读课《猫》.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看图学文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为重点,使学生明白观察要依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景物的重点、特点,并能展开想象.通过学文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观察结果的,从而培养表达能力.讲读课《趵突泉》,阅读课《猫》,着重应当让学生理解写景状物怎样抓住其特点.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建议:一、抓画面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小球门手》是单幅人物图.画面上赛球的双  相似文献   

11.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多思好问,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才能使思考更深入,学习更主动。但是,学生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在“问什么”、“怎样问”上作具体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包含着未知的因素,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探究的愿望,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信息重新组合,找到解决问题(读懂课文)的途径。课文《跳水》是一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  相似文献   

13.
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颐和园》一课的教学思路山西杨锡祉《颐和园》是六年制第八册语文教材安排的两篇“看图学文”中的一课。课文侧重写景,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有看图学文《放风筝》和《南京长江大桥》,讲读课文《珊瑚》,阅读课文《海龟下蛋》及基础训练一。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观察结果。看图学文要通过对画面的观察,侧重进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观察有序,抓住重点,特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珊瑚》是重点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把握住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进行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 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会荣 《考试周刊》2014,(50):44-44
<正>1.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期待中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多样解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新课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呈现一种不相协调的张力,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阅读情境。创设阅读情境,要注意紧抓文章的空白和未定点,问题设计要新颖有趣,有启发性,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善于找出一些新问题,抓住与课文有关又能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空白之处,提出问题,并以此创设引人入胜的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要重视"乐学"教学,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诵读,使学生乐读乐背;善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抓住典型的人物形象,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学生乐于感受生活;善于调动联想比较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善于引导,让学生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17.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感悟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并灵活运用关键词句。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典型课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平罗县城关三小贾巧阁《鲸》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教学《鲸》一课时,我除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教学《鲸》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要...  相似文献   

19.
《大纲》指出:“背诵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而板书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板书,并有意识地运用板书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内部结构,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从而有效地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0.
《琥珀》这篇课文,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描写细致。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尤其是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尝试。一、逆顺序,找根据,训练推理能力。《琥珀》以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叙述。从文章组材来看,作者在介绍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经过以后,为什么要描写琥珀的特征呢?这是因为这块琥珀是作者推测、想象的根据。教学时,我就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在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末尾的几句话,帮助学生逆着课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