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到社区做义工。美国中小学的假期时间不长,但是学校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假期的生活。做义工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中小学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做义工必须达到一定学时。学校放假后,医院、老人院、幼儿园以及街头都会出现学生们繁忙的身影。据统计,在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有的学生喜欢远走中美洲做义工,更多的则愿意选择家乡做为义务服务的场所。学生做义工,除了学到如何与年长的人共事和待人接物之外,还学到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将来求学求职时在简历上还可“加分”。二、吃“忆苦饭”。在美…  相似文献   

2.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解释,也被译为“志愿者”。义工这个“义”,既是义务工作的“义”,也是道义的“义”,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1970年,联合国设立“义工项目”,招募专业人士做义工。目前,联合国义工分别在13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美国的义工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号召全体国民踊跃投身义工行列。美国“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义工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1400个小时的青年义工,政府将提供4725美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大学学费;美国中…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打工和做义工是学生两项重要的“必修课”。打工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做义工是义务为社会服务,没有报酬。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对新出现的事物往往表现出较长时间的兴奋.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神经冲动,因为有趣的事物总是和愉快相联的.当学生接触这类事物时,自然就得到了乐趣,从而导致学生喜欢这一事物,进而产生出探究它们的意向.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当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出现时,青少年对事物的兴趣总会比成人浓些,他们也喜欢干自我觉得“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对那种操作简单、容易得到乐趣的事物,他们都明显地表现出向往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05,(2)
刚听到“社会工作”这个名词时,总觉得它离我们很远。后来,与社工人员接触多了,经历了一个个“第一次”后,逐渐发现,“社会工作”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很近、很近。第一次对社会工作产生兴趣:2000年秋天,我有幸参观了香港游乐场协会的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当我置身于贴满花花绿绿的宣传画、挂满生动活泼小饰物的房间时,只见几对母子在义工的指导下,开心地做着游戏,并不时地发出欢快的笑声。如果没有义工的介  相似文献   

6.
美国美国公立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因此,假期就是学生做义工的大好时机。据统计,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参加过各种义工活动,或在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者做饭,或油漆陈旧的建筑物,或清扫肮脏地段、清除垃圾堆等。  相似文献   

7.
打工和做义工是美国学生的两项重要活动。打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而义工是义务为社会服务,没有报酬,这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的。我在与美国朋友的广泛接触中,对此有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8.
“家长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计任何报酬地参与学校服务的学生家长。在美国、香港等地,家长义丁很普遍,他们帮老师批改作业、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课外拓展活动、到图书馆整理书籍……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开始开展家长义工活动。家长义工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浦卫忠在《美国精神与青少年教育》(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利用一切形式来强化“美国”的意识,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在美国中小学几乎到处可见、可听到。他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精神的社会活动,诸如向国旗敬礼;青少年在路过纪念碑时,让他们停下来,向英雄致敬;或者组织学生到政府机构等参观访问,了解美国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组成等,而学校的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则更是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忠诚国家的思想”的重要形…  相似文献   

10.
薛涌 《学习之友》2006,(3):16-16
美国社会是以社区自治为根基,强调社区互助。老百姓打“义工”成风。所以,家长为了送弦子进大学,就积极鼓励藏子参与社区建设,打义工。打义工有记录,学校录取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雷清华 《教师》2012,(18):27-27
教会学生做人,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青少年当中“唯我独尊”思想和行为十分普遍。在精神包袱的重压下,他们需要的是大人的关心和理解,也需要同学的理解和沟通;当这些需要难以得到满足时,他们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同学关系失调,产生误解、冲突,以致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相似文献   

12.
“义工”学分制,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与深入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平台,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努力与贡献。制度创新是推进“义工”学分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中国高中生在申请就读美国大学时,普遍遇到了一个问题:缺少为社会做“义工”的记录。对此,很多同学只好靠“临时抱佛脚”未补救。你认为,目前国内该不该在高中阶段对做“义工”有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者仔细考虑是什么使他们成为国内最杰出的数学学生时,答案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天赋。八位十几岁的青少年提到父母的养育和富有创新精神老师的鼓励与启发,并且认为最重要的社会对他们的“冷静”相待,而没有把他们当做“神童”。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人似乎有一种共识:不做义工,就得不到社会尊重。在这种氛围下,美国学生就形成了一种认知:不做义工,就别想申请好大学,更难以进入名校。美国义工活动是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包括帮助父母擦汽车、为邻居剪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为朋友照看猫狗等。美国中学会组织学生面向社会,从事各类义工活动,譬如走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实验室、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红十字会、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学校,经常发现教室中有好几个成年人,他们都是学生的父母,而且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工家长。他们有的在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在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活动,有的在帮助老师做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收尾工作。有的家长在教室里帮忙后,还要去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在美国学校中,教室里的义工家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为巩固深职院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11月5日深职院管理学院学子积极主动参观学院举办的“2014暑期社会实践图片展”。图片展上,深职院管理学院分团委指导老师牛莹芳和分团委干部带领全院学生分享“闪耀十三载”、“深职义工,义工鹏程”、“人文与专业同行”,“深职学子走进社会大讲堂”、“社会调研,零距离察实情求真知”、“微博分享,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社会反响”、“学生心得”、“光荣榜”等版块。学子们也感受到社会实践的精彩与有意义之处,大大提高了管理学院学子对社会实践的向往及投入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有个国内的学者到其在美国的朋友家里作客,发现朋友的孩子每个学期都得到了奖状,很感兴趣,对这孩子称赞有加。他的朋友高兴之余,道出个中奥秘,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均能得到某个方面的奖励:学科成绩总分高的能得奖,单科成绩优秀的能得奖,学科进步的能得奖;品德好的能得奖,劳动积极的能得奖,体育运动出色的能得奖,纪律遵守好的能得奖,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好的能得奖,出满勤的能得奖……如果一些学生还得不到奖励,学校规定只要他在校外能参加社区服务,也能得到诸如“最佳义工奖”之类的奖励。可见,美国一些学校在评价学生时…  相似文献   

19.
一、积极依靠社区环境氛围优势,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1.提供实践机会,担当社会角色。组织学生担任“市民英语100句培训班”的教员,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更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为别人付出后的喜悦,使他们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当一天居委小干部”活动,使他们亲自体验了居委干部的辛劳。2.提倡自主意识,体验成功喜悦。社区小记者班编辑出版《康健少年》,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充分感受了社区的变化与发展,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他们将来面临的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