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所谓党报记者的综合素质,其实质就是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闻稿件和报纸质量的高低。提高记者素质,是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地市党报在我国报界是比较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媒体,其无论舆论导向还是新闻的贴近性,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影响力。那么,作为肩负采写新闻重任的党报新闻记者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张娅琼 《今传媒》2013,(6):126-127
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在公民新闻的发展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民记者对自己亲眼所见之事报道已不足为奇,对具有冷静思考和专业技术过硬的新闻专业记者提出了挑战。可以这样说,在报纸和专业记者出现之前,每个公民都是一名记者,不断发展成为新闻采集的一股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是媒体的主打产品,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提升,是把经济和新闻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记者素质的考验。艾青在谈到对经济报道的体会时认为,记者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善于把经济和新闻结合。”所谓经济与新闻的结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经济报道的主题的提炼,即经济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从而成为新闻价值。我们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宣布解除戒严、取消报禁,虽然让台湾新闻自由化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却也让地狭人稠的台湾报业产业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透过报纸新闻的传播效果,可以达到监督政府施政、检讨公共政策执成效与针砭政治人物的多重目标。过,现在各家报纸为争取市场占有与生存发展,则渐渐受到来自广告主与读者的双重压,朝向议题与内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读喜爱的软性新闻比重,但却因此逐渐偏离了公众事务的报导,举凡重大社会事件、生活、八卦、绯闻、弊案新闻,都被报纸为优先处的重点新闻,使得以传统公共政策报导为主的政治新闻遭到排挤,再获得读者的青睐,影响了从事新闻采写的报纸记者的工作地位,以及自我价值和专业角色的认知,对新闻内容取向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记者专业角色的状况和影响记者的实务工作与新闻专业表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采写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用呢?用于挖掘新闻价值,丰富报道的信息量。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记者有可能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运用问题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可提问如下:这一新闻事实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引人关注之处?为什么会这样?其意义是什么?请看下面这则报道:我国将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要讨论与探究的是如何改变新闻处理方式,提出一个新闻方法论,即1 N。简单地说,报纸未来的竞争,寻找最重要的新闻(即1)将是比发布众多(即 N)新闻更重要的。1 N:一个数学表述的推导报纸哪个版最重要?第一版。在第一版里,哪个位置又最重要?头条。这两个问题即使不是报纸从业人员,大概也能够提供正确的答案。为什么重要?简言之,第一版与第一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客观事实。但所报道的客观事实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新鲜还是不新鲜,这就牵涉到人们经常说的新闻敏感了。所谓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亦即新闻发现力。而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培养的素质。可以说,是否具备新闻发现力,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议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议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本身是记者采写的线索,对会议新闻报道是记者的基本功,是最基本应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会议本身往往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因此,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可以超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议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议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本身是记者采写的线索,对会议新闻报道是记者的基本功,是最基本应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会议本身往往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因此,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可以超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记者在转型.在怎么转型呢? "文革"时代的记者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大都以当一名称职的宣传员为己任.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报纸大都对开4版,一天容纳不了多少新闻稿件.许多新闻从业者以社会守望者为己任,追求当专家型记者.采访收集新闻材料反复比对.写作编辑稿件精益求精,不少记者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和政府决策的智囊人物.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高,.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是那时候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写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免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反映了记者在思维方式的差距。毋庸置疑,记者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求异性思维。求异性思维要求记者的报道不落俗套,善于“同中求异”,使报道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魅力。而得力于这种思维方式,记者就会从相同事物中寻找不同点,从一般性中寻求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记者的素质,就是一个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加强记者素质建设,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报纸是以向公众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而新闻信息是由记者采访写成的。素质高的记者不仅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而且能及时抓住问题,采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反之,素质低的记者则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敏感传统认识的商榷新闻敏感的重要性在新闻界已多有所论。它被认为是记者(泛指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特征","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和主体的心理素质","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是每个记者需要终生努力以求获得和保持的素质"。但是,我们对新闻敏感的理解和对它的所由发生却研究得比较少,在西方,有些学者喻之为"新闻眼"新闻鼻".青指记者目光繁重锐.反唐敏捷.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还有的新闻学者把新闻敏感喻为"第六感官",意指除眼、耳、…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主攻新闻,是当今报纸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如何加强报纸的新闻性?笔者以为,除了加大新闻容量之外,增加新闻追踪报道,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我们深挖新闻素材,升华报道主题,也有助于转变记者的采访作风和提高记者识别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它以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参与性强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备受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是今后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的主角,记者的采访和解说要在现场一次完成。显然,现场报道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记者能力的高低。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胜任呢?第一,出镜记者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是完成现场报道的灵魂。一些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记者在事发之前,有条件来构思选题、选材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作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让新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令受众(读者)拍手称快。但有的记者却身入“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勉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产生如此强烈反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与记者个人素质和个性化特点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 火热的现实生活中 ,鲜活、生动的题材比比皆是 ,但有吸引力、有感染力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新闻作品却不多见。此为何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新闻性。不是吗?纵观横看 ,不少搬上电视、登上报纸的所谓新闻 ,你很难找到它新在哪 ,价值何在 ,更无时效性可言。对机关的报道 ,总是大会小会 ,某人出席某人做报告 ,很少报道实质性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报道工厂又大都是“坚持岗位责任制 ,减少事故降消耗” ,年初“制定计划” ,年底“圆满完成”。不少经济报道则流于几句空洞口号 ,一串枯燥数字 ,记者成了记帐员…  相似文献   

20.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