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师德是调节教师自我身心,规范其与学生、学校、家长、国家乃至社会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对近年来社会公众关于师德问题的纷争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当前,要以落实《规范》为契机掀起师德建设的新高潮,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一、存在的问题1.师德规范要求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师德规范,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一直比较简约。例如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我们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调查以座谈形式进行,参加座谈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师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新修订,掀起了专家学者对师德规范的新一轮解读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师德规范的比较,对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展开理性思考,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第一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与修订有效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分析,得出规范的六个走向: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理想走向现实,由一统走向分层,由宽泛走向专一,由随意走向科学,由难行走向操作。随着师德建设的发展,这些走向必将推动规范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使规范从规范对象、名称、内容到时限发生整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于2008年9月颁布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了现今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师德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而阐述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     
《教育与职业》2012,(4):16+18+20+22
宏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制定印发为大力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近期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师德规范进行修订。《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9月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这是《师德规范》自1997年调整以来的再次修订。尽管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师德规范》的修订工作,但真正"催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09,(12):34-35
<正>2009年4月11日,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出台《扬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处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专项整治月活动,把全市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行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朱青 《成才之路》2009,(36):I0014-I0014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意见征集后正式出台。“笨得像猪”‘蠢死了”等一些辱骂和挖苦的“语言暴力”行为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被明确禁止,教师再使用“语言暴力”将被视为违反师德。  相似文献   

12.
徐悦 《天津教育》2009,(1):41-42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颁布。《规范》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的颁布进一步凸显了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师德建设的内涵包含两方面的构成因素一是外在因素,即管理因素,二是内在因素,即自我建设因素。这里着重强调自我建设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化雨 《宁夏教育》2008,(10):4-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9月3日公布。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和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对1997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西安市教育局决定利用暑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在暑期师德专题教育活动中,西安市教育局将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相似文献   

16.
李胜志 《教书育人》2012,(35):33-34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来,上级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八项规定》。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方面的精神,关键要做到四个到位。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伊始,“减负”又一次成为热点。能否实现“减负”,真正考量的可能是教师在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职业角色,也就是我们经常会讨论的“师德”。去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式发布,这是自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面世以来的第三次修订。不妨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诠释师德,来透视“减负”背后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庄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2,(30):123-125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的内涵很宽广,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标准可浓缩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二十四个字:“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当自爱     
《今日教育》2009,(9):55-55
自有“教与学”,就有对师德的要求。 去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国家法律规范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了教师如何覆行师德的要求。起初,我也就只作为一名执行者来要求自己。但一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师德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师德的人,是让别人最放心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新近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稿时,我忽然想起唐代魏征的两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说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那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立德的准绳、立业的规尺。它是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对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胡锦涛总书记去年“8.31”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修订稿中更突出了教师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