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沈钧儒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和律师。他一生饱经世事、学贯中西,积极投身宪政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主法治、人权保障和司法独立等思想。沈钧儒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代表性的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作为中国国家社会党的领袖,他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以民主宪政理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这一理论成形较早,但成熟却在三、四十年代,即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民主宪政运动发展最快的阶段,张君劢的民主宪政思想为他这一时期民主宪政的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他在抗战时期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拟对张君劢民主宪政思想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其对民主宪政运动的作用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卞昭 《兰台世界》2012,(25):91-92
人类是经过对黑暗封建专制制度长期抗争,逐渐找到长治久安的民主宪政道路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为中国民主宪政建设作出了重大历史功绩。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宪政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少数改良主义思想家就开始宣传宪政思想,提出了宪政主张,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宪政运动,但都是主张君主立宪,是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4.
欣闻沈钧儒纪念馆在嘉兴隆重开馆,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午后,我们挥汗来到位于嘉兴市区南门的沈钧儒故居.那是一个修葺一新、具有明清江南民宅风格的院落.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沈钧儒纪念馆"馆名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6月11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先生逝世3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沈钧儒纪念馆在浙江嘉兴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  相似文献   

6.
沈钧儒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著名的法学家。范长江生前是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是新闻界的老前辈。沈钧儒的爱女、范长江的夫人沈谱女士,近日披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时是在抗战的武汉,范长江是  相似文献   

7.
一、最初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社会反响强烈,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8.
任冬 《今传媒》2014,(12):155-156
西方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经历了早期宣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宣传著作、报刊、留学生、新式学校教育、西方译著和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几个媒介来实现的。整个"宪政"传播和实践过程也历经几个阶段和数次高潮时期,最终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的宪政运动和司法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形态变迁的最早的信号,中国在这七十年的探索当中,形成的第一个能够直接反映西方制度思想的就是《大清新刑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宪政 1.宪政的产生与起源.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萌芽于中世纪末兴起的城市自治运动,在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建设中走向成熟,标志性的事件包括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和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出炉,它以古希腊的契约文化、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以及自由主义传统为思想根基,二战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是西方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邓丽兰 《历史档案》2007,2(3):120-127
近代中国走向宪政道路是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结果,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在其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南京政府的制宪,是“九一八事变”后以知识界为主力的宪政运动推动的结果,以法政学者为主体的知识界踊跃参与各稿宪草的讨论①。  相似文献   

12.
沈钧儒的老友徐雪寒曾经回忆说:“有一次,他对我一个人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徐雪寒对此感叹不已:“要知道当时长征方停,疲兵饥卒,不及万人。局处陕北不毛一隅之地,所谓‘有识’之士,已在纷纷预料红军必将消灭无疑。蒋介石也是自信‘剿共’已经必胜了。衡老(沈钧儒字衡山)的话,是多么有远见。多么洞识国情啊!”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上,民主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民主通过宪法而实现现代国家最理想形式,无民主即无宪政,宪政的本意在于主权在民。正如此,宪政法律秩序必然追求民主,民主是宪政法律秩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1905年满清五大臣游历欧美14国考察宪政,到2006年官员们蜂拥韩国学习“新村运动”,中国官员的留洋潮大致算来恰逾百年。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周恩来盛赞陶行知提起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民主救国会运动,人们往往想到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七君子"。然而,当年参加救国会的家母生前却告诉我,那时在上海滩,大家总爱说"八君子",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包括在内。1936年12月,蒋介石下令抓捕救国会领袖时,陶行知正在美国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幸免入狱,"八君子"就在新闻报道中变成"七君子"了。但是,陶行知以救国会领袖身  相似文献   

16.
大变局时代的宪政变迁 宪政史研究以文本为中心,这似乎是个惯常做法。之所以如此,可能一方面是为了宪政史书写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宪政史研究之法学立场的凸显。但很大程度上,宪政史考察的是激变时代的宪政变迁,用阿克曼的说法,就是更接近于“宪法政治”时代,而非常规政治时代,具体的宪政变迁之复杂性可能远远超过按部就班的宪政文本排列中所呈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成菲  漆捷 《兰台世界》2015,(4):31-32
辛亥革命后,宪政得以在中国生根。然而在军阀的摧残下,民初宪政很快失败。此后,国民党采取独裁统治,宪政成为一个虚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宪政建立,人民权利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建立了中央以宪政编查馆为枢府、各部院及省级以下宪政机构配合执行的组织体系,试图推行宪政改革以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然而,宪政机构的活动开展却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整理图书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图书,沈钧儒先生的《中鱼集》就是这样一本书. 沈钧儒先生生于1875年,号衡山,是著名的革命老人,法学家,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沈老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受旧的传统教育,曾参加科举,三十岁时中进士.但他没有走中国知识分子科举做官的老路,而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沈老参加过辛亥革命,参加过护法战争,又参加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他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反对过曹锟贿选,反对过孙传芳阻碍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沫若避居香港。1948年底,在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统战委员罗培元帮助下,郭沫若与沈钧儒等人成功穿越国统区,辗转北上,顺利到达北平,于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之后的新中国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