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12期刊登黄正威老师的《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统一的设想》一文,笔者为黄老师认真钻研教学和大胆进行改革的精神所感动。但仔细思考后觉得,黄老师文中提出“将百分数统一于分数的意义,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的设想,笔者以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
正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学习百分数意义时,极易与分数的意义相混淆,所以百分数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人设想能否将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统一起来,并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然而笔者认为,作为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百分数,如果改变其本质属性,而与普通分数的意义相统一,就会模糊百分数的特点,不能突出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若将分数与百分数安排在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该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分数意义和比的意义的基础之上。在分析教材和学生认知基础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会读写百分数。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黄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请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5.
巧中还有巧     
读了《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6年第5期周维国老师的《分数应用题分率转化“四法”》一文,受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觉得,明确对应关系,寻找对应分率,巧妙设值或转化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周老师文中倡导的分数应用题分率转化“四法”的确是好方法.但笔者经过深究,发现如果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整数形式的应用题来解,则可以不必严格区分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也可不必顾虑中间过程一会儿要求“整体量”,一会儿要求“部分量”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6.
“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能否统一”这一话题,不管是在教学论坛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以下四篇文章,对这一话题从正、反两方面展开了讨论。正方认为,将百分数的意义统一于分数,不会混淆百分数两种意义的表达;而反方认为,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已经约定俗成,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能统一。双方的讨论针锋相对,发人深思。相信大家读过之后,定会对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百分数的例子。于是,我设想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原汁原味的信息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化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8.
一、起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分数,学生再接触百分数,对于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很是不解。百分数毕竟源于分数,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分数与百分数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数具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这是长期学习属种概念所产生的迁移所致,正如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样。尽管教师再三阐释,学生还是懵懵懂懂。屡经尝试,进一步加强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勉强区分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然而,这种劳神费力有何意义呢?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为何不能统一?如能统一,还要这种无谓的负担干什么?更何况,《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百分数的内容从“数与代数”领域移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对百分数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分数的意义,能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应用统计图表或百分数,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问题。追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对百分数学习的内容要求是: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结构特征、解题特点大致相同,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和百分数的意义后,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可从整体着眼,紧扣百分数的意义,借助解答分数应用题中寻求“量”、“率”转化及对应的方法,用统一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会运用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调研中不止一次地发现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内联,整合课程,减轻负担,体现标准”为借口,企图改变编者意图,人为地把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常遇到部分学生不是根据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解题方法、解  相似文献   

14.
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不能随便通用某老师在讲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后小结说:“小数、分数与百分数能互化,也能通用。”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互化”是指数值而言,“通用”是指意义而言。由“数值相等”并不能得出“意义相同”的结论,当然也不能随意通用。百分数是...  相似文献   

15.
<正>《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非常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应用百分数的例子。于是.我设想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原汁原味的信息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化”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7.
金秀叶 《贵州教育》2012,(11):34-37,39
如何教学分数的意义?教过的老师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分数的两种含义,即“关系”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师们也想方设法地想让学生弄清分数的概念,但总感觉收效甚微。而掌握分数的两种含义,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分数和百分数概念、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区分分数的两种意义和身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透过两组不同的练习剖析问题,然后研读教材、溯本求源,力求完善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将这部分知识教扎实,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人教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是量率不对应、乘除法颠倒、综合性练习题无从下手等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几年笔者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认为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应做到:一、强化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是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可以利用方程来求解,而后者仍然是利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别出的,所以,教好学好分数乘法的意义对教学好分数应用题就显得至…  相似文献   

19.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相对于分数,百分数更便于进行比较,所以在实际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两部分,要教学的知识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含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其中重点与难点都是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教材一般从生活实际出发,揭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在此基础上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用定义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使得“百分数”这一概念的内涵更加明确。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表示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20.
《百分数》这一单元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纳税和利息;复习。本单元是在学生学完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将为学生学习比、比例、统计等知识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的产生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识目标:(1)知道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