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37-138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而从上古到商周时期,古琴的审美价值取向却与现代不同.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更替的角度略论这一时期古琴文化功能和审美角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是当代中国少见的能将传统学术与诗、书、画、印集于一身而且皆臻于很高境界的学者,但这一切,对他来说不是获利之器,而是修身之道。他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完善人格。更亲沐太炎先生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思想熏陶,故而身上体现出了高深的国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新闻舆论工作论述体大思精,所包含的文用论、文法论、文机论、知音论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自主性体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新闻舆论论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新闻实践,推动工作创新,提升媒体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尚德"之个人修养",诚信"之社会公德",天人合一"之生态思想,是客家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其生态和谐的发展思想与求同存异的文化观念,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岭南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在高度都市化的珠三角地区,岭南古琴文化空间具有与当代社会生活异质而又并置存在的独特性,体现出当代古琴传承人和爱好者们个人和团体的经济能力、政治地位、社会号召力,是当代都市的"异质空间",体现了岭南琴人的行为、经验、心理状况、集体记忆。这种作为文化记忆场所的"异质空间"具有特定的生成条件。根据古琴文化与文化生态条件的相关程度进行区分,具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生态条件的整合即构成了古琴的"文化生态壁龛",它超越了实体空间的范畴,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心理内涵:岭南琴人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洞见;士人的审美品位、风度与道德情操;相关的古琴文化知识。对古琴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保护的空间基础就是建设岭南古琴文化生态壁龛,使文化形态、审美内涵、空间整合、社会生活条件和群体关系等文化要素得以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在当代保护、传承的生态依据,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生存、发展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半月要闻     
正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行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8月1日-4日在贵阳举行。本届书博会秉承服务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服务于中国出版业发展壮大、积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念,以"文耀贵州,书博天下"为主题,"书博天下"的理念,旨在促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是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本届书博会各具特色的活动达170余项,涉及学术研讨、产业论坛、新书签收、名家讲坛、演讲大赛、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7.
按照严复的看法,文化体系从来都是完整且不可人为分割的,中国学西方或学东洋,要么完整接受,要么全盘排拒,因为中西各有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梁启超1899年在《自由书》写过,"中体西用"思想严重束缚了中国人,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他相信这个思想"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弃"中体西用"路径依赖。当然不是梁启超这样彻底否定所能解释的,因为"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8.
邱东明 《视听》2023,(8):115-118
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借助传统文化积存千百年的情感密码以及情感传播的独特优势,使得媒介与个体的社会互动从自我之维、他者之维到社会之维变得愈发深入。自我之维对短视频平台中多种文化形态的传统文化的体认,表现为文化记忆的唤醒、文化意义共同性理解以及文化认同的情感传播实践化。对于在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养料的他者之维与社会之维,情感传播不仅打破同时空社会交往模式,还使同时不同空、同空不同时的社会交往模式在短视频平台得以实现。此外,直播带货与社会治理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应用体现着情感影响、塑造用户思想的社会化实践过程。这些尝试无疑启发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元代散曲中的古琴文化内涵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具有新变性。首先是古琴治世之音的消亡与圣人之器定位的缺失;其次是风流士子与“琴挑”“知音”遇合下渐变为表现风月的工具;最后,元代散曲作家有意回避陶渊明的“无弦琴”意象,而多选择其“乐琴书以消忧”的语意表达,集中表现愤世思想。从整体来看,元散曲作品对先代古琴文化内涵有继承有回避,同时也有发展,古琴艺术也因此更加趋向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从台湾茶广告看中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湾茶类广告中,渗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包括儒家、道家精髓思想,中国传统语言绘画艺术以及中医养生观念等.在台湾的茶饮料和茶叶企业广告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儒道价值观一方面以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打造着国人的主流文化情怀,一方面又以其达观超脱成为民族心理的一处退隐之所,二者共同培养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出处心态。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是进行传统价值观传播的绝好平台,但目前存在的课程所占比例小、课程类型选择失当等问题都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如何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琴于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琴器"之上。在琴制上,是将"道"与"器"完美结合,依易学"观物取象"之理而造,其深意是"君子所以比德",其中包含着五音、五行、五端、五事及至人体五脏之间的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的关系;良质美材与用工精良是琴材之美的核心,良质美材是取天地之灵气,精工细作使琴成为承载着文人精神的"作品";弦与徽是使琴能够发出动听感人声音的关键,古人通过七弦、徽位与声律关系的"弦象"问题,将古琴琴器之美,上升到道德层面。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创造历史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进行。本文主旨就是研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体现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两种主要精神从理论价值、历史作用以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考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体现人文精神,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潘天波 《文化遗产》2015,(3):138-144
中国漆艺富有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先天禀赋,它已然成为丝路文化输出的重要对象。汉唐陆路漆艺经西北丝绸古道传入西域,南方海上丝路漆艺经滇、越等陆路通达越南、印度、印尼等地;宋元城市"行""铺"林立,与边疆及海外贸易活跃,"榷场"或沿海港口成为官方对外漆艺贸易的重要据点;明清漆艺主要经海上丝路向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等欧美地区输出,尤其是晚明漆艺的装饰性转向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丝路漆艺输出史是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传播史,漆艺作为中国之美的化身与文化交流的使者,它见证了古代中国文化之美的国家身份与世界性地位,并有力地呈现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美学偏向。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强军梦、强国梦"便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宏伟目标。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要改进武器装备,坚持实战化训练,还要加强文化建设,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官兵思想,提高军队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古琴音乐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古琴的音乐演奏、文化的建构或者是琴学思想的传播在宋代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本文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发展之路、古琴和皇室以及士大夫的关系以及北宋方外琴人进行了分析,并对《琴史》作出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秋原 《今传媒》2014,(5):98-99
韩剧之所以在中国流行除了动人的画面、感人的情节,其对儒学思想的诠释也是成功的组成部分,韩剧将传统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剧情当中,让观众通过观看潜移默化的对传统礼教产生认同,本文通过"孝悌之义"、"礼貌待人"、"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四个方面来分析韩剧当中的儒学魅力,从而提出中国应当重视自己的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创造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中最繁复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无疑是管理问题。书中宣布的"管理者的死亡"的思想早在二干五百年前的中国文化精粹中,就可以找到根源,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  相似文献   

19.
夏娱 《兰台世界》2016,(5):125-127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古琴漫长的嬗递史中,尤其是文化史中,琴不仅只是一个音乐乐器,经数千年历史衍变,它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象,尤其受到上层文人贵族的喜爱.它是教化工具、精神伴侣、文化象征等.古琴与历朝历代的政治思潮变革紧密交织,尤其在宋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宋代琴文化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历朝基础上传承并创新的结果,也是与本朝政治思想运动交织的结果,因此古琴的发展与文人阶层相互交织,本文从琴文化与宋代思想政治的关系以及琴文学尤其是琴诗入手,关注琴文化在两宋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主旨和基调,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人文奥运"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在奥运报道中应该体现和谐理念,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