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剧<雪豹>在全国各地热播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跟以往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叙事逻辑上,该剧在叙事逻辑上主要体现了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大众化叙事与伦理叙事、精英文化叙事三组叙事元素的整合、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杨兴荣 《东南传播》2010,(5):105-107
《蜗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和解读。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对该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进行提炼,分为欲望叙事和身体叙事;然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过程建构进行分析,从人物呈现、情节设置和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进行分解;最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进行思考,将其与现实对照,挖掘该剧的叙事深意。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钢铁年代》是一部蕴含人文关怀、情感蕴藉的工业题材电视剧作品,该剧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探索。本文将从该剧对工业题材的厚度诠释,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叙事智性等方面,解析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胡广丽 《青年记者》2016,(36):78-79
2016年8月2日央视一套首播的年代剧《马兰谣》,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立足于我国核国防事业74年无私奉献的故事.在电视剧叙事层面,该剧涉及国防事业,创作中有诸多不便.所以该剧将镜头聚焦在了对林俊德丰富人物关系的设计与刻画上,实现了电视剧创作中对特殊重大题材的“轻巧”叙事.  相似文献   

5.
麻玥 《今传媒》2016,(3):87-88
2015年一部《琅琊榜》,在同期的电视剧中,可谓一压群雄.但有一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该剧自上线以来,豆瓣上的评分呈下滑趋势.笔者认为该剧在影像视听艺术上的突破,对中国电视剧来说确是一次大胆且较为成功的尝试,但在叙事上,仍存有漏洞.虎头蛇尾的计谋阐释和过于拖沓的叙事节奏,无疑成为了该剧优于吸引观众却困于留住观众的关键.本文将以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代表:热奈特,所提出的叙事学理论,对该剧的叙事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该剧叙事力度不足的理论依据,供之后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构建时,不单单关注镜语的发展,也着手于"叙事"的艺术琢磨,以期给以后的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电视剧在几十年来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风格特征。浙江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又是沿海经济强省,浙江电视剧也因之具有了关注现实、宏大叙事、文人情怀等鲜明特征。2012年底《温州一家人》的热播让人们再次关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浙江省电视剧创作,该剧不仅很好地体现了浙江电视剧的这些风格特征,更在平民视角、叙事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电视剧以家国同构的叙事模式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户温州普通家庭的命运,反思现实、正视矛盾,继承了浙江电视剧的一贯风格;同时,电视剧在可看性上也做出了可贵探索,显示出新时期浙江电视剧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红香 《新闻世界》2012,(11):129-130
本文以“叙事学”、“电视剧”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共计38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自1992年以来有关电视剧叙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近二十年来电视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叙事技巧分析、电视剧叙事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分析、女性主义立场分析以及对当红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霄 《出版广角》2015,(8):125-126
由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一开播便迅速获得观众的好口碑,这其中既有近年来鲜有如《红高粱》一般剧情丰富、叙事宏大、主题深刻的电视剧的原因,也得益于该剧将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集于一身,颠覆了当前“雷剧”媚俗丛生的荧屏格局.文章通过对电视剧《红高粱》中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民族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帅 《声屏世界》2010,(11):43-45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是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吟唱的幸福,也是该剧所要传达给观众的幸福观。电视剧通过普通小人物的视角紧扣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展开叙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影视作品,镜头画面考究,叙事精巧,以美感构筑情感,以文化自信塑造价值认同,使建党故事深入人心.本文基于叙事逻辑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路径,深度考察该剧在主流价值输出等方面的匠心之处,以期为我国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继芳 《今传媒》2023,(2):96-99
电视剧《人世间》以家庭为核心主线逐层铺展多序列的叙事单位,依循人情社会所涵盖的情感逻辑和伦理思维来塑造人物关系、营构戏剧冲突,将中国社会人情形态转喻为伦理叙事的骨骼肌理,高度提炼了老百姓现实中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和思维习惯。本文基于《人世间》所呈现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人情伦理形态与戏剧性情节的缝合方式,浅析该剧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台湾电视剧《荼蘼》自上映以来,获得海峡两岸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借助平行时空的叙事架构和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女主角郑如薇站在爱情与事业的分岔路口并做出不同选择后的人生轨迹.叙事上的成功创新,不仅使《荼蘼》成为一部佳作,而且为台剧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新闻前哨》2023,(6):41-43
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部帮助观众回顾历史、唤醒记忆的年度大剧。本文从记忆理论出发,以媒介记忆理论为基础,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家国叙事特征,并解读了该剧如何通过平凡的故事内容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来唤醒观众的记忆,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观察发现,该剧立足于“民间视角”,聚焦人物命运和家庭变化,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变迁,同时也寄托了对青年一代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李晨 《声屏世界》2022,(4):39-41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的一个小家庭为缩影,折射中国从计划经济到逐步开放的时代变迁;以"家国同构"的春秋笔法,呈现"70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集体记忆.文章通过梳理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分析以该剧为代表的年代叙事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记忆传承与中国故事书写,探讨影视作品如何通过建构集体...  相似文献   

16.
李磊 《青年记者》2013,(6):88-90
《疯狂女士》(又称《炸弹妞》、《屌丝女士》)是德国SAT.1电视台晚间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每一集由多个小故事构成,主人公由一个人担任,该剧充满各种疯狂、搞笑、近乎无厘头的片段,这样一部短小却荒诞的电视剧通过网络传入中国,成为又一部被国内年轻人竞相围观的西方电视剧。如果仅仅从其极具煽动性的文本修辞策略上看,这部电视剧在影视叙事艺术上的确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季静 《今传媒》2022,30(2):78-81
近年来,以《山海情》为代表的主旋律电视剧打破了刻板、宣教的藩篱,在收视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该剧用人物经历召唤集体记忆、用精良制作增强艺术真实,做好宏大叙事下的精深细节刻画;通过精准的视听符号选择、乡土情怀与时代精神的碰撞和融合,打造价值内涵丰富的视听符号体系;选择具有真实原型的代表性人物,从能被观众理解的共通性情感入手,以真实故事改编与观众真诚对话,为之后主旋律电视剧的策划与创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篇电视剧是当代叙事艺术的主要载体,其艺术问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对长篇电视剧的叙事特征、生产与传播过程以及长篇化趋势、集剧体制以及题材倾向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炳钦 《现代传播》2007,(3):137-138
纪录片是一门特殊的叙事艺术.其叙事特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也与一般历史叙事明显有别.但另一方面,纪录片叙事在真实性上却颇似于历史叙事,而在视觉性上则又与电影、电视剧相同.不过历史叙事缺乏纪录片的视觉性,而影视剧叙事则没有纪录片那样对真实性的刻意遵循.也就是说,纪录片叙事是在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为己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20.
孙荣欣 《视听界》2011,(2):46-48
电视剧衍生节目,是指围绕某部热门电视剧而特别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都与该剧有关,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电视剧,帮助观众加深对电视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