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侵权纠纷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利用归责原则对各种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认定,为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避免侵权提供具体的建议,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但该法也应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增设章节专门规定网络侵权行为,并将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侵权特殊主体来规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主要国家有关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规定,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法律规定作为分析依据,结合图书馆当前信息服务涉及的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剖析图书馆在临时复制、系统缓存、登载有侵权材料及提供信息搜索方面,作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可以享有的侵权责任例外。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划分为针对网络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和针对网络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网络侵权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媛 《情报学报》2002,21(2):152-157
本文在对网络侵权的含义、特点、种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认为传统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不应机械地套用在网络侵权上 ,而应综合考虑侵权主体类型、被侵权的标的等相关因素来确定。最后阐述了网络侵权的构成要件 ,认为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侵权行为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代丽丽 《新闻世界》2013,(2):104-105
网络以全新的传播形式冲击着传统媒体,也带来了诸如新闻侵权等一系列法律问题。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网络新闻法,所以对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直颇有争议,特别是在用户IP地址无法查询的时候,作为网络与用户"中间人"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商)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无法明确规定。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关于网络新闻侵权的相关规定,探讨ISP在网络新闻侵权行为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服务提供者专门提供服务以方便网络用户交流时,即使其与网络用户之间不存在意思联络,也可能会因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而承担连带责任。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苛加连带责任,既与法理相悖,不符合立法者宣称的立法目的,也不符合需承担连带责任的帮助侵权的责任构成要件。同时,它有悖于网络传播的特性,阻碍网络传播的发展。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之间形成的是《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应承担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军 《网络传播》2010,(3):16-1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与《物权法》一样核心在于保障私权、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怍用的法律,在第36条中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  相似文献   

7.
梁徐静 《出版广角》2015,(2):107-109
在秩序混乱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版权侵权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维护网络版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网络时代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综合性等特征,其为网络场域内版权侵权行为的易发提供了可乘之机,而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则可以从发表、剽窃、获利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并对侵权行为主体、客体及证据效力进行责任认定,从技术、制度及法律视角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又以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尤甚。我国目前并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未对相关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在发生新闻侵权行为时仍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忽视了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对相关纠纷解决不当。为解决相关认定不清的问题,本文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和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三方面来解读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可划分为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用户直接侵权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两种类型.为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证明责任,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作类型化处理十分必要,并且应尽量平衡网络著作权人的保护激励、公众获取信息、互联网发展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涉嫌侵权的网络版权纠纷中,很多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网络企业都声称相关内容系"网友上传",进而为己方开脱责任.以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度文库版权纠纷为例,百度公司一开始即强调文库只是文档分享平台,内容为"网友自主上传",进而否认一切侵权行为,也不愿承担任何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1.
郑英龙 《编辑学报》2013,25(3):216-219
我国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在定义有关网络侵权行为和保护模式方面与以前相关法律法规有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前的规定;但由于其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从现阶段出现的大量案件来看,复杂的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还未能得到有效规制。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在本质上虽同于传统的侵权行为,但显然也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规制特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侵权主体来加以区别规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出版初显端倪。作为新兴的出版方式,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凸现了社会变革与立法滞后的紧张态势,使得国际版权组织和各国法律界都对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重新审视,并对国际版权条约和本国相关法律进行调整。网络出版商,要追求良性发展,就必须明确在现有法律体系中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侵权责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尹君 《大观周刊》2011,(9):41-42
我国民法对于共同侵权行为虽然早有规定,但其认定标准缺乏实践可操作性,而数人侵权在何种情况下属于共同侵权对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共同侵权的界定标准和共同侵权的责任分担,对于侵权法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与各单行法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调整着我国侵权法律关系。明晰档案管理主体的分类并探析档案管理主体针对相对人档案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规范档案管理主体档案行为,对促进档案管理主体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侵权行为是现代法治社会所禁止的一种非法行为,这种行为首先破坏了法律的某种规定,譬如,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侵害了不该侵害的权益等,同时,侵权行为又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迦人为此应承担赔偿的责任。新闻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作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增多的新闻侵权纠纷和新闻侵权诉讼,如何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明确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这对于我们合理处理新闻侵权行为,减少乃至消除新闻侵权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认为,新闻侵权有四个要件构成,本对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党颖 《中国出版》2015,(12):38-41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明显加快了社会信息之间的流通。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着新媒体带来快捷、便利生活的时候,自身和他人的权利却因各种因素而受到侵害,这就是微博侵权。文章对导致微博侵权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微博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法律监管对策:明确微博服务商的责任;及时履行审查义务;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网络侵权法律,明确各方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侵权现象,为此本文对这些现象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对问题的剖析,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根源。最后根据当前现状提出了规避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侵权行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博客传播侵权法律责任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春江 《编辑之友》2011,(6):101-104
博客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引起了人们对博客侵权法律责任问题的关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博客侵权法律责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博客侵权责任主体有哪些?博客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博客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有哪些?博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是现代法治社会所禁止的一种非法行为.这种行为首先破坏了法律的某种规定,譬如,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侵害了不该侵害的权益等.同时,侵权行为又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加害人为此应承担赔偿的责任.新闻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作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但面对日益增多的新闻侵权纠纷和新闻侵权诉讼,如何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人手,明确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这对于我们合理处理新闻侵权行为,减少乃至消除新闻侵权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新闻侵权有四个要件构成,本文对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黎雯 《大观周刊》2012,(8):46-46,48
为应对网络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其进行了专门规定,确立了我国网络侵权的“提示规则”。但由于没有对“提示规则”适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做出规定,以及缺乏“提示规则”相关的配套制度的设计,使得该条款的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该问题,须从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范围、“通知”规则的完善及“反通知规则”的建立等方面对《侵权责任法》中的“提示规则”进行完善,以使其达到规制网络侵权行为,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