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周晔梅 《新闻知识》2012,(12):42-43,59
深度报道在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各种媒介形式中,它被广泛运用,成为媒介品质和品牌的象征。特别是在纸质媒介中,深度报道仍然是媒体争夺受众和市场的利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案例,全面分析新闻类周刊深度报道的特性及其叙事模式,并以此为立论基点,廓清深度报道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6日,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与世长辞,在这以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TIMEUSA、NEWSWEEK等新闻时政类杂志都以曼德拉的黑白肖像作为杂志封面,刊发了一系列深度报道来评述这位政治人物。本文选取了《中国新闻周刊》"宽恕"系列的8篇深度报道和《三联生活周刊》"南非的圣人与现实,宽容与代价"系列的6篇深度报道作为分析样本,通过主题、性质、报道方式、叙事风格和组合逻辑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其亮点和劣势,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政治人物封面报道的几个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媒观察》2013,(1):64-64
创刊80年的美国《新闻周刊》,于2012年年底发布了最后一本纸质杂志,封面采用前《新闻周刊》在纽约大厦的黑白老照片,并用醒目大字告诉读者,这是其“最后一期纸质发行”。  相似文献   

6.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周刊,一般是指单周或隔周发行,以报道和评述时事新闻为主的期刊。大众新闻周刊,则是区别于以《半月谈》、《瞭望》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周刊.以前卫、新锐、时尚的大众文化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新型新闻周刊,如《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周刊》、《新民周刊》等就是其成功的代表。在中国纸质媒体(主要是报纸、期刊)大众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大众新闻周刊是继晚报、都市报之后媒介市场的新生“宠儿”。究其风行的原因,人们大多从传播特色、受众定  相似文献   

8.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作为周播性新闻杂志节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持浓缩过去七天的中国历史这一理念,迅速成为国内同类型栏目中的佼佼者。因此,对《新闻周刊》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态、内容、主持人三个方面浅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13,(1):73
12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发布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封面,该刊为期80年的纸质发行史就此终结。2013年1月,《新闻周刊》的电子版《环球新闻周刊》将出现在读者的iPad、Kindle或iPhone上。该刊姊妹网站The Daily Beast上,《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创始人兼总编蒂娜·布朗(Tina Brown)撰文表示,  相似文献   

10.
10月优异策划☆《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7期简介: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是今年媒体的重头戏,《中国新闻周刊》推出了"新中国60年"系列封面专题,"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是系列专题的最后一部分。这个专题别出心裁,约请9位代表性人物写下《给未来中  相似文献   

11.
季苓 《青年记者》2009,(18):54-55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12,(31):70-72
2012年10月18日,世界知名时事周刊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在2012年12月31日出版发行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后,全面转向数字化。转型后的《新闻周刊》网络出版物称为"Newsweek Global"(全球新闻周刊),将是一个全球通行的单一版本,并基于用户订购的模式,通过平板电脑和网页的电子阅读工具发布。这份即将转型的杂志创刊于1933年2月17日,在美澳加均有发行。数千期《新闻周刊》的纸质封面摆放在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末,美国著名新闻时事类杂志Newsweek(《新闻周刊》)宣布从2013年起将不再发行纸质版。纸质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兴媒体的巨大挑战。本文试以《新闻周刊》纸质版停刊事件作为起点,从媒体的内容、媒介影响、广告模式等方面分析当下纸媒面对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底,西方传统媒体衰落的阴影再次笼罩中国传媒界。首先是德国的老牌报纸《德国金融时报》彻底停刊,接着是美国的《新闻周刊》在Twitter上发布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封面,这也意味着人们将再也买不到纸质版的《新闻周刊》。2013年,《新闻周刊》全面走向数字化。西方传统媒体一个个倒掉,让中国传媒界感到危机重重,他们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明天?未来,新媒体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威胁吗?中国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哪里?1月5日,在第十届亚洲传媒论坛上,中国文化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  相似文献   

15.
未来阅读     
《青年记者》2008,(13):85-86
2004年,美国文学基金会推出了一份名为《处于风险中的阅读》的报告。无独有偶,2007年11月发布的新报告升级了这一观点:《读还是不读:一个全国性的命题》,该文将纸质读物的销售造成的纸张浪费与贫穷、卫生保健等社会问题同提,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纸质读物前途的问题。几乎同时,《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未来阅读》的封面文章,认为人们在未来丝毫不会减少阅读,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在Twitter(推特网)上发布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的封面,这意味着,该刊近80年纸质发行史将就此终结。这一封面采用了一张意味深长的黑白老照片,内容是新闻集团在曼哈顿的旧总部大楼,封面上注明了"最后一期印刷版"(#LAST PRINT ISSUE)。早在2012年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Newsweek-Daily Beast)的总编蒂娜·布  相似文献   

17.
余婷 《青年记者》2009,(17):78-79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全球一些著名的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遭遇广告和发行量双下滑,《时代》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变为月刊。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独树一帜,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的新闻周刊。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9,(21):31-33
10月优异策划 《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7期 简介: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是今年媒体的重头戏,《中国新闻周刊》推出了“新中国60年”系列封面专题,“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是系列专题的最后一部分。这个专题别出心裁,约请9位代表性人物写下《给未来中国的九封信》,寄语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吾土吾民。  相似文献   

19.
杨力 《新闻前哨》2009,(9):96-98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用以满足受众需求,吸引受众眼球的第一稿件,也是周刊思想灵魂的安居所。作为深度报道主要形式的封面报道,往往呈现出杂志的整体观点.体现出思想深度和文字水平,必然是各家杂志精心运作的自留地。  相似文献   

20.
杨阳  陈达凯 《东南传播》2010,(7):157-159
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对汶川地震这同一事件的封面故事的报道,阐述了封面故事的重要性,通过对报道主题、报道性质、报道方式、写作风格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两家杂志报道的不同特色,得出结论即应保持差异化的风格,平衡各方团体,从而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