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岸广播媒体的交流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信使与桥梁。涉台广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规模、理念和运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介绍广播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优势和实质性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对台广播传播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台广播是指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广播形式,它拥有自身的传播目的、方式和技巧。然而,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以及两岸媒体生态的发展,对台广播面临着新的信息传播环境。那么,它又当如何定位自己的信息传播目标和传播方式呢?以此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现实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宜民 《中国广播》2009,(12):30-32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出现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面对两岸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对台广播从传播理念、渠道、手段和方式都亟待创新。  相似文献   

4.
对台广播中闽南文化要素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苏闽 《中国广播》2014,(10):84-87
对台广播已走过60个春秋。从空中越过海峡,连接两岸,在实现信息的沟通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两岸情感和文化的交流。有效运用闽南文化要素,唤醒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在实现对台有效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创新运用闽南元素,增强有效传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对台广播中闽南文化的要素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地处两岸交流的桥头堡地带,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本文着重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福建对台广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推动和实践文化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提高对台沟通交流水平、做好对台传播工作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利用两岸深厚的五缘关系,作为实践的社会资本,发展大陆对台广播事业,主动扩大对台合作,扩大对台传播效果,提高节目收听率,对大陆广播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乐艳艳 《东南传播》2014,(5):I0002-I0002,158,159,F0003
<正>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优势正在丧失;两岸进入全民传播时代,民众需要直接交流情感与思想,广泛参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对台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传播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湾岛内民众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岛内媒体竞争激烈,而岛内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由于台湾历史上经历了荷兰和日本人统治以及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和接受西方政治生态的影响,台湾民众在政治意识上出现混乱和多元化;大陆文化在迁徙台湾过程中有过多次的嬗变,加上两岸文化曾经的隔阂,还造成两岸文化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对台广播应正视这种现状和客观存在,寻找出对台传播的侧重点和传播策略;通过淡化两岸政治体制差异,宣传大陆的善意和诚意,突出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对两岸带来的双赢效果;通过两岸普通民众生产、生活交流的细节,用台湾民众习惯的收听方式来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台湾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海峡两岸政治关系与民间交流现状着手,通过数据采样、统计、比对,分析台湾代表性媒体的传播行为与台湾社会舆情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台湾广播听众需求调查,从舆论导向、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等向度,提出大陆对台广播在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和台湾社会新舆情下,加强对台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四种策略、方法:1.加强舆论引导,"反独促统";2.重点锁定"三中一青"目标受众;3.节目突出"新闻资讯+中华文化"双核心;4.深化两岸广播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民俗文化是两岸共有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传承和流变中蕴含着浓厚的亲和力。东南广播开播于1950年,是大陆最早专业从事为台湾同胞服务的广播电台之一。本文从民俗传播学角度出发,以东南广播节目为例,探讨对台传播中的民俗文化传播,以民俗促交流,融洽两岸同胞感情,共同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岛内民众对两岸未来发展态度的变化使得对台广播需要借助当前形势实现突围。但是由于多元化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对台广播原始生产能力受到冲击,可利用的传播空间也不断被挤压。因此,需要通过即时的传播平台,借助互动沟通信道的建立,利用受众资源获取节目灵感,并从新媒体发展要求出发,遵循"内容为王"的规律,进而扩大对台广播传递空间,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时代在变,对台广播的语言风格也在相应调整。如今,两岸迈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对台广播节目正转变思路,用更加贴近台湾听众的传播方式持续获得有效传播,其中对台广播的语言风格不妨借用台湾广播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东南传播》2013,(4):27-30
几十年来,广播媒体在对台宣传及对台经贸文化交流中一直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和中共中央的对台政策息息相关,用现实的眼光回头凝眸,分析、评价对台广播的发展之路,也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对台广播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海峡两岸的同胞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交流、互动。我们要利用广播媒体的平台,拓展对台交流的空间,为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尽广播媒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黄守明 《东南传播》2015,(12):28-30
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青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台传播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形势下存在的一种特殊传播,受两岸双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需求导向等差异的影响,传播效果一直不尽如意。而台湾现阶段20岁到40岁的青年人将成为未来各阶层中坚力量,对台传播如何争取这一广大受众群体,提升传播有效性,从而完成对台广播服务祖国统一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台湾青年心理特征、社会价值分析入手,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的广播电台及对台广播采访的实例,提出实现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重要手段,形成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两岸婚姻家庭成员、青年"朋友圈"、同名乡村宗亲、"结对社区"基层民众,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血缘、民族情感、价值观、理想追求等。这部分人群在两岸间密切往来、交流、合作、融合,在两岸同胞中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固的"交集"。这一交集,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台广播应更多地聚焦这一"交集"中特定的传播对象,增强传播的指向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强受众研究、优化传播策略、提升节目质量,增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联结中华民族共同的命运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卢文兴 《青年记者》2010,(12):62-64
对台广播是特定历史时期对特殊地域和对象进行的特殊传播。对台广播不属于跨国传播,也不同于对内传播,是一国之内两个政治制度不同区域的传播。对台广播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传播贴近性上既有特殊的要求,又面临着特殊的困扰。不过,随着海峡两岸各项交流的不断深入,对台广播为了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笔者连续五年参与组织策划两岸媒体"清新福建行"采访活动的经验,从两岸媒体联合采访的传播机制、传播手段、议程设置、选题策划、传播效果等维度,论述对台广播媒体如何依托同乡之情、同业之谊,联合台湾媒体同行,搭建"聚合传播"与全媒体传播平台,拓展对台传播路径,增强对台传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头十年,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对台广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对台广播外部环境的变化,从传播理念、策略、手段、渠道、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对台广播的五大变革趋向,即“从隔海喊话到两岸联播”、“从”“大喇“到‘大传播’”、“从‘盯上层’到‘向下沉”、“从片面灌输到双向交流”、“从单一广播到媒介融合”等,阐述了十年来对台广播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两岸关系稳步发,顺应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对台的宣传报道?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提出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地方媒体的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做好对台宣传报道,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