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影视的手段宣传中国形象,不仅是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更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我们的影视海外传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我们的影视产业的海外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已经随着影视的传播影响到了海外受众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论述了中国一些在海外传播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和这些问题对中国形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科学发展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为正确采写科学发展观报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当代传播》2020,(2):19-23,36
在"是什么"的意义上,特色问题就是特殊问题,而特殊问题本身是普遍现象,即所有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当代中国新闻学有自身的特色问题,即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个别问题。特色问题主要根源于整体的中国实际,表现为当代中国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党媒"理论是其实际上的主体内容或"硬核",表现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术目标不仅在于揭示人类新闻活动的普遍规律,更在于探索中国新闻现象的特殊规律,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三大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特色问题是历史性的问题,有些特色会褪色、淡化,有些特色会增色、浓化,有些特色会消失,有些特色会新生,因而,特色问题是需要持续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平 《新闻前哨》2005,(1):15-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的事很多,但解决"三农"问题是首要任务之一。"三农"问题,农民是核心。2003年12月中旬,出访的温家宝总理在被记者问及首要处理的工作时,他表示,国内的问题,第一还是"三农"问题。温家宝履任总理之际,同样也有一次经济问题排序:第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中国网络动画在技术和观念的双重推动下发生了颠覆式改变,从2000年Flash技术制作的动画短片首次在国内网络上出现,至今短短十几年,中国网络动画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涉及漫画、网文、动画、影视、游戏等多行业,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关照缺失、价值供给失衡的问题。基于社会学、传播学的视野对中国网络动画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从"关注现实、把握导向、有效传播"的角度以期构建中国网络动画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周旖 《图书馆杂志》2012,(10):80-84
"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专藏是原岭南大学图书馆旧藏的特色藏书之一。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史料释读法和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岭南大学图书馆的"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岭南大学图书馆的"中国问题研究"西文专藏可追溯到1917年,重点收集的图书类别主要是有关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地理、气候、生物、农业、经济、金融和人文等方面的西文文献,资料类型多样;1936年以后以哈佛燕京学社编制的《关于中国的重要西文书籍选目》(Check List of Important Western Books on China,2nd ed.1936)作为其选书的依据之一;专藏以购买和赠送为主要来源。岭南大学图书馆"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的建设准确地反映了岭南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信息生态建设的社会问题放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剖析,对当今信息环境下的全球性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开发和利用各个领域的诸多信息生态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生态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勤远  冯健 《大观周刊》2012,(32):23-24
发展问题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战略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调整*键时期的今天,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且促进行动上的贯彻执行,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国档案部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档案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前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的中心工作。本文分别从融媒体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推动解决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要发展,同样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职工为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推进信息化,必须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中央和社会公众最为关心的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三农"问题、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政府服务、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问题,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研究应强化"问题意识",淡化"体系本位意识"。"问题意识"来自对发展图书馆事业的使命感,对图书馆实践的理解,来自良好的理论素养、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关注现实问题应贯穿于从选题、研究活动、成果评价和转化等科研的全过程。对此,《中国图书馆学报》做得是好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对"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的科学回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指导我们的各项改革,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祥 《大观周刊》2012,(17):112-112
实施污染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本文在阐述了当前污染减排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障污染减排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现,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人们也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和体现。但在执行和贯彻中还是存在很多的误区和问题。本文针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举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追溯中国"报纸"的起源,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者多以历史考据为基本手段,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研究价值。中国的"报纸"从起源至今日,一方面其自身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演化,另一方面其称谓也近乎同步地演变,以适应事物的变化以及语言体系的演进。中国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未中断,并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把握这样的规律对于研究中国"报纸"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最精辟的诠释,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之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解决改革和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天洋 《今传媒》2012,(10):54-55
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以后,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网络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本文从我国网络媒体的演变进程着手,引用大量事实和数据,对我国网络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行的环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对未来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和展望。笔者从分析我国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从而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丰富和完善我国网络媒体的对策,详细阐述了促进我国网络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做大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