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培育了梅兰芳的梅派艺术,但他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最高荣誉的获得却来自上海。尤其是《申报》对梅兰芳持续的、大规模的新闻报道,使梅兰芳与他的京剧艺术脱颖而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梅兰芳也不再仅仅是一位戏曲艺人的名字,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符号意义,而上升为一种艺术境界、一种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3.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4.
党洁 《北京档案》2011,(8):48-49
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他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表演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京生活50余年,留下了许多遗迹。梅兰芳的出生地——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  相似文献   

5.
许姬传先生是杰出的前辈梨园文人.他从1933年起即与梅兰芳先生合作,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他不仅全力辅佐梅兰芳,在梅派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与梅兰芳及其全家始终保持着亲如一家的友好关系,成为艺坛的一大佳话.  相似文献   

6.
一、梅兰芳赴美的缘起及效果 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缘起,来自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邀请.芮恩施在其离任前,徐世昌为其举行一次饯别宴会,在宴会上,芮恩施郑重邀请梅兰芳到美国去表演京剧,"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是请梅兰芳往美国去一次,并且表演他的艺术,让美国人看看,必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齐如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研究家.他自民国初年结识梅兰芳先生起的二三十年间,与梅兰芳形成的亲密无间的师友关系,对辅助梅兰芳确立梅派艺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对日抗战时期,幽居沦陷区北平,八年长夜漫漫,盼来了抗战胜利.1948年末,平津鏖战急,形格势禁,时年72岁的齐如山只身飞抵上海.在上海作短暂逗留与梅兰芳话别后,登上去台湾的轮船,由此开始了他在台湾长达12年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应该传承的核心精神是鲜明的时代感——革新精神。这种革新精神基于两个重要的前提,即既要高度重视对"传统表演艺术的积累",又要"在艺术创造中勤于思考"。前者涉及支撑梅兰芳表演艺术圆满呈现的技术根底问题,即由梅兰芳的童子功奠基的唱念做打功法对他表演艺术的深刻影响,后者则强调创造的理性化思维,而不是被盲目的非理性的创造冲动所左右。这正是梅兰芳五十多年艺术生涯不断探索创新、引领时代潮流的秘诀所在。  相似文献   

9.
很久之前,梅葆玖早有一个心愿,就是为父亲拍一部能够真正体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精神的电影。电影《梅兰芳》的底本(回忆录《我的父亲梅兰芳》)由梅葆玖的哥哥梅绍武写成之后,从2002年开始,梅葆玖就带着它四处奔走,导演见了无数位,却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到放心。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将中国京剧有组织、有规模介绍到国外去演出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第一人。他一生多次出国访问,传播中华文化,结谊国际友人。尤其是1930年,梅兰芳应邀率团赴美,影响深远,从而将中国京剧引入世界艺术之林,他也成为中国戏曲史上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在西方获得盛誉,  相似文献   

11.
左仁 《兰台内外》2013,(3):11-11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事无巨细。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他们出钱出力,共同把京剧艺术推上了巅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围绕着梅兰芳表演体系是否成立、梅兰芳是否受到有西学背景的文人学士影响而背离了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等问题,仍然存在着分歧。本文认为:必须正确理解作为"文化符号"的表演艺术大师和以他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体系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表演艺术的实践性体系在前、理论体系在后的现象,探讨戏剧体系形成的规律;必须比较东西方不同戏剧体系对"体验"理解、运用的差别,认识梅兰芳的"设身处地"说遵循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传统,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贾佳 《北京档案》2007,(12):42-43
梅兰芳是大家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在半个多世纪前(1928年-1937年)的老杂志里,梅兰芳的形象却复杂得多.他既是旦角里首屈一指的"明星",又是敢于尝试时装戏、古装戏的"改革家",还是激进的剧评人笔下的"守旧派".  相似文献   

14.
韵萼 《北京档案》2004,(9):35-37
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日前,笔者专门访问了梅兰芳先生的亲传弟子李玉芙女士,听她讲述了与梅先生的世代缘分,在梅兰芳京剧团学习梅派艺术精妙气韵的往事逸闻,以及遭受"文化大革命"劫难之后最早恢复梅派艺术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中国军队因失利而退守了.日军随及占领了上海。上海沦陷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他原以为住在上海租界是比较安全的.谁知不久后的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希望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这明明是日本人想借梅兰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梅兰芳当然是不愿干的,他当时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拒绝日本人后,  相似文献   

16.
赵建新 《出版参考》2016,(12):26-27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许姬传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秘书。他从1932年起即与梅兰芳合作,全力辅佐梅兰芳,追随左右,形影不离。梅兰芳比许姬传年长7岁,在他们长达三十多年的相处时间里,梅兰芳对许姬传处处关心,时时提携,在梨园传为佳话。许姬传的小儿子许国耆一度与我同事,他见我爱好京剧,便常向我谈及他父亲与梅兰芳交往的历  相似文献   

18.
1935年4月14日梅兰芳、余上沅等人与苏联艺术家的讨论会是梅兰芳首次访问苏联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本文作者根据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藏的保留着删节痕迹的一份档案,发现了几处从前没有指出的删改,最近将档案的未删节版翻译出来,并且指出档案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亮点:梅耶荷德在讨论会上借梅兰芳的"东风"为自己辩护,但是和梅兰芳最接近的几位苏联艺术家意见不一致;苏方发言者纷纷将梅兰芳的艺术称为"体系",并且一致认为必须向中国戏曲学习。  相似文献   

19.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之江,在数十年新闻生涯中采访过众多知名人士,《采访名人话甘苦》一文,介绍了他当年采访梅兰芳、郭兰英和伏罗希洛夫等人的经历,这些人士艺术或政务活动极为繁忙,没有机会与记者详谈,之江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写出了情文并茂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梅兰芳初露锋芒和老艺人十三燕梨园争霸的故事为主;第二部分主要是梅兰芳邂逅红颜知己孟小东,但因为种种原凶不得不分开的情节;第三部分则是本片讲故事的线索人物、梅兰芳的好友邱如白在抗战时期以及梅兰芳逝世前与他的恩怨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