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新闻报道如何才能更加吸引受众,新闻媒体在长期摸索中寻求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新闻故事化。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具体表现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因为绝大多数受众都喜欢听有跌宕起伏情节的生动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交代事物的来龙去脉,其生动性和吸引力会大大增强。应该说新闻成为"找故事的艺术"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态的一种变革,在传达政令、传播信息、教育群  相似文献   

2.
以故事的形态传达新闻、讲述道理,将电视内容"故事化"、"情节化",以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这一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运用,与电视媒体自身的调整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新的倾向和走向。以故事的形态传达新闻,在追求栏目故事化倾向的同时必须要警惕庸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并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故事化是近年来新闻报道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以更好地为受众呈现新闻信息及相关细节。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同时能够为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进而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准确掌握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吸引受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大众传播媒体都非常重视通过创新,造就内容和形式"富于变化"、"新鲜奇特"的效果。媒体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博人眼球,而故事化手段是其中一种利器。在国外,"故事化"的手段很早就被运用到节目中,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对故事化叙述的重视实质上是对人的重视,即尊重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用受众最便于接受的形式讲述新闻。近年来,我国广播专题类节目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须看到,一些广播节目存在节目形式和内容老化的问题。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家都在积极推陈出新,广播媒体也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手段。今天如果我们把故事化手段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媒体到来的今天,故事化新闻的报道方式已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它不仅能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要,将新闻内容的深刻含义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再现出来,使受众欲罢不能.《丹露的故事》所做的成功系列报道,再一次证明了新闻中的故事既要在采访中深挖到位,也要在写作中艺术再现.细节现"真"  相似文献   

7.
随着融媒体时代到来,受众对新闻传播需求日益多元化,受众需求地位越来越凸显。伴随着改革强军大幕的拉开,军事新闻宣传要在融媒体时代紧紧抓住受众眼球,提升军事新闻热度,展示强军成果,就要改变传统军事新闻叙事模式,以主题隐喻化、选材典型化、故事人物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动词化为主要模式,为受众讲述一个生动的部队故事,在讲述者和受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部队宣传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形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内容为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相应变得越来越高.新闻故事化因其客观性和可读性,已成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实效的必要手段.在已有新闻故事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近年来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省级党报优秀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故事进行探讨,总结出好故事要有"时"有"实"有"势"有"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受众信息接收模式的变化和编辑观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用故事化的方式来阐述新闻,吸引受众。不过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方面,新闻故事化却似乎成了民生新闻的专利,且多利用噱头、冲突等表现手法,造成新闻事实和故事化之间的主次关系颠倒。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湖南卫视的《新闻当事人》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老牌节目《60分钟》为借鉴,试图讨论在新闻故事中,如何处理新闻和故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白雪  肖燕怜 《采.写.编》2018,(1):56-58,29
涵化理论是继议程设置理论之后媒介效果研究的第二大领域,运用涵化理论研究受众涵化效果的研究虽数量众多,但也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主要关注"因果关系""细分化"元理论、"照搬照用"原理论问题,而忽视了所处背景的不同;二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涵化理论研究受众效果,主要关注的是以时间为标准的传播特性和互动性、参与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故事化,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形式革新的重要手段,在受众需求的推动下,新闻故事化趋势扩展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这种生动、细腻,以细节性、情节性见长的叙述方法一改以往报道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使可读性大大提升,是新闻"三贴近"的具体体现。本文以两起救援报道为例,从新闻故事化引入救援事件报道切入,探讨救援事件报道中新闻故事化表现方式的运用带来的益处和弊端,如何更好地做好救援事件报道,供同行商榷。2007年2月28日,新疆吐鲁番发生列车受到大风影响倾覆事件,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新华网在事件报道侧记中这样写到:  相似文献   

12.
数据呈现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通常,数据呈现的主要途经有两个,即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的故事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数据可视化主要解决的是数据感知问题,而数据故事化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数据感知转换为数据认知。数据故事化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数据、视觉效果和叙述。从数据故事的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看,可将数据故事化分为创作者驱动和受众驱动两种不同模式。目前,数据故事化中常用的结构有三种:马提尼酒杯结构、互动演示幻灯结构和向下钻取事结构。数据故事化的主要活动包括理解数据、明确目的、了解受众、确定关键数据、选择故事模型以及故事叙述。数据故事化是数据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数据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图6。表4。参考文献60。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资源丰富的今天,专题片、纪录片创作已经走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迁,"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广大电视工作者追求的主要话语方式。如何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是值得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把故事讲好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呢?可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从前格式化、八股化的新闻模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新闻受众有多元化的需求,而媒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就必须转变新闻制作观念,打破固有的新闻模式。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在中国的传媒市场应运而生。用故事化的手法讲述新闻,能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确保自己的受众群体。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撰写、制作新闻的新的思路和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新闻叙事模式。然而过犹不及,对于故事化的过度追求反而会有损于新闻的质量与媒体的公信力。故事化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冲击、使新闻流于浅薄化的隐患和对新闻其他功能发挥的影响,都成为当下传媒人值得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财经的社会背景下,都市报要在经济报道上取得进展,就必须做到:确立全新的经济报道策略,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基于媒介生态进行精准定位;强化服务,向受众传达去精英化的方法论,坚持具有深度的大众化;以民生经济作为出发点,讲述具有人文关怀的平民故事;勇于承担媒体责任,致力于构建市民阶层的财经公共领域,走上以差异性、服务性、贴近性、引导性为特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是各家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现场感、视觉化一度被受众视为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的载体不断细化,故事化新闻应运而生。从最早的特写、长篇通讯,到现在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故事化写法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8.
郭海洋 《新闻知识》2012,(10):84-85,116
作为地方新闻主力的地方台要顺应受众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趋势,时政新闻应采用平民化视角,增强新闻的亲和力,以故事化的叙述,增强说服力,取向人本化,增强新闻的公信力,用多形式的报道方式,增强新闻的鲜活力;民生新闻更应该拓展新闻题材,强调"大民生",开掘"小故事",整合新媒体,加强观众互动,并以杂志化、故事化、方言播报等方式创新传播形式;专题新闻则应回归聚焦热点、深度透析的本位。  相似文献   

19.
在受众的新闻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传媒市场日益“买方化”的今天.新闻报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唤起受众的情感.新闻记者就必须在采写过程中更加用心.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平面媒体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  相似文献   

20.
方言新闻是对民生新闻的小众化拓展,并不完全等同于用方言播报新闻,它更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家常化和讲述的故事化.方言新闻将"可能成为受众的人"定位为本地观众中的普通市民.他们选择收看方言新闻节目不仅在于想知道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多的是文化认同和民俗认可.方言新闻也面对许多问题,如同质化、克隆风乃至媚俗、琐碎等,受众多局限于本地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