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框还是放 所谓“框”,就是束缚思想,局限思维,堵塞思路;所谓“放”,就是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开拓思路。什么样的作文指导是“框”?提几点要求,读一篇范文,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比如写《我的老师》,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人的要求,读一篇或几篇关于“我的老师”的范文。写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事的要求,读一篇或儿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的范文。这样的作文指导,势必以范文框住作文的主题,以范文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小说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本单元教学突破口应选择在“怎样写人”上,准确说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接触过一些小说。但由于编者的侧重点要么是让学生从再现生活画面的写人记事中去了解生活,要么是对记叙要素的掌握;要么是为了把握记叙的详略繁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小说的特点,在一般记叙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怎样写人”,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怎样把握小说情节,怎样结合背景把握深刻思想意义,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这一单元的教学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这是选择“怎样写人”为突破口的理由一。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写人习作的“度”写人习作要明确“能写”“简单”“记实”之要义。“能写”,其中“能”就是:能够,会。“能写”就是能够写,会写。从写人的角度看,那到底怎样才算是“能够写”、“会写”呢?应当说,只要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事例,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相似文献   

4.
人要想成为一个完善、完美、完整的人,就应该知道,所谓的“完善”“完美”和“完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今天,我愿意把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总结为几句话送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重语言文字、重文学常识,忽略了小说的本质特征。写小说的是人,小说写的是人,教小说读小说的也是人,中职学生是巫须了解、认识人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交互学习中通过小说提供的文本去立体地构建“人”,进而通过“人”去观照社会,提高认识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标题隐含     
杨亚玲 《语文知识》2004,(11):30-31
有些章的标题往往含有超出字面的意义。如“名茶制作”其实是“怎样制作名茶,制作名茶的方法”的意思,“我写小说”是“我写小说的情况(感想、体会)”或“我是怎样写小说的”之类的意思。这种标题中含有超出字面意义的现象就是标题隐含。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衬托?就是文章的铺垫,是借宾衬主的写作手法。俗语说:“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中学生文章中大多对要写的事或人,有啥写啥,直接从正面写,如果学会使用衬托法,那么文章的主题会更突出,主要写的事或人会更鲜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有人把衬托法称为“烘云托月”法。名作家老舍在他的小说《月牙儿》里有段精彩的写月牙儿的文字:“一个春天的月芽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没有一点云。那个月芽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院中有点小风,带着南边的花香,把柳条的影子吹到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曾经在课余写过一些微型小说,但关于校园男女生的小说,我还是首次尝试,因此,这篇《没有我的风景》,也可算是我的“处女作”吧。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但我以为,只有具备相当真实性的小说,才会打动读者。我选择第一人称写,就是为了增添真实性和亲切感。它的内容是一个少女的单恋。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很多人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10.
写小说首先要讲究构思,必须先有个纲领,即作者心里必须清楚自己想写些什么,不能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要明白自己需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故事中大概有几个人物,大致上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准备分几个层次来完成这个事情,就是所谓的提纲挈领。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喜欢阅读小说,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很吸引人。如果有人问:这部(篇)小说为什么让你着迷?可能一些同学们除了几句简单的“写得好”“情节惊险刺激”“主人公让我喜欢”之类的话以外,就再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了。换一个要求,让同学们写小说评论,许多人就感到难以下笔。其实评论小说不可怕,对于初中生而言,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是晚,翀儿缠着我要我讲故事。见我不理他,只管埋头爬格,便学着他妈妈的口吻:“一天到晚就是写,写,写不死!”“不写,哪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几个毛钱!”又是妻的口吻。平日里,晚自习下了,我回到家里总要坐到台灯下爬格子。一爬就是两三个钟头。星期假日,更是好机会。有时爬个通宵达旦。我,一天不看书,吃饭就不香;一天不写写划划,睡觉便不甜。近年来,我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70多篇,有16篇教育教学论文见诸省级以上的杂志。说句大实话,我这个人笨的可以。能发表好许东西,完全是硬磨磨出来的。这就叫“苦心人天不负”吧! 记得在1975年初秋,我被推荐做上了民办教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的传奇性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所谓“极骇人之事”,就是采用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叙事写人,以突出人物超现实的神与奇;所谓“极近人之笔”,就是一种写实,即在渲染人物超人、超现实的行为时,以表现其真实心理。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小说、小说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读奇正小说的时候,汪曾祺的那句话总在我脑海中萦绕:“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相似文献   

15.
求职信实际就是求职者有目的的自我介绍,带有明显的自我推销色彩。写求职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人单位能够对自己感兴趣,最终被录用。现实不少招聘活动,先见其“信”,后见其“人”,求职  相似文献   

16.
写作的意义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61-61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即“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相似文献   

17.
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胺炙人口的作品,有多篇被选人中学课本。《捕蛇说》就是其中之一。该已深人到当代中国的千家万户,“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多少人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尽管如流,如果贸然问一句“这篇章是什么体”,只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会回答的也可能众口一词说是散,“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看到的实事,不就是一篇纪实性散么!我们问过几个教过这篇课的中学老师,也都是这样回答。从来没来人把它当成小说。但是,反复地阅读几遍之后,我们对“纪实性散”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它只能算作一篇小说,一篇篇幅不长的唐代言小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技法点拨] “反差”写人,就是一方面写人的长处,另一方面写人的短处——这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说的;或者是要写这个人的优点,而写那个人的缺点——这是针对两个人或几个人来说的。这样就形成了“反差”,通过反差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这种“反差”写人法,实际上就是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05,(1A):48-48
有些小学生天真活泼、口齿伶俐,可是一提到看书写字,就愁眉苦脸,写作业经常错字连篇,为此常受家长和老师的埋怨,说他们不认真、粗心大意,称他们为“马大哈”。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儿保专家忠告说,“马大哈”其实是一种病,如果及早治疗,就可以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20.
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他一起用自制的木棒玩插装桌椅的游戏。有时故意将桌椅插成三条腿儿的,并把这三条腿儿分别写上爸爸、妈妈、儿子的名字,对孩子说:咱们家就像是这张三条腿的桌子或这把三条腿的椅子,离开谁都不成。为了保持平衡负重,咱们三人都得用力支撑,否则就会有倒塌的危险。我们三口人坐在一起,各自用手支撑着自己的“那条腿儿”,然后往上面压重物。看得出来,儿子用尽力气,紧紧地握住自己的“那条腿儿”,惟恐自己的“腿儿”支撑不住。我在一旁故意喊:“妈妈太累了,要支持不住了。”儿子便着急地说:“您别太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