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本文对现代短跑途中跑前后摆动腿的后摆,前摆、下压着地技术及腾空过程中的伸髋技术对跑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短跑途中跑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减小摆动腿前摆的转动半径,缩短前摆在空中的时间是加强短跑摆动腿前摆动力的关键,而摆动腿支撑前摆的效果是短跑教学与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支撑摆动腿的折叠角度和摆动腿的摆动幅度、速度又直接影响蹬地效果.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摆动腿的快速向前摆动,对相向运动的支撑腿产生作用力,从而加强了支撑腿产生更加向后向下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关节为轴的摆腿和以肩关节为轴强有力的协调摆臂是短跑技术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百米跑是速度性项目。要想跑出人体的最大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短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现代短跑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从而促使对短跑技术理论作新的理解和探讨。在途中跑中后蹬不再是短跑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摆动腿积极前摆、后扒才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必要的专门性辅助练习,能有效地改进途中跑摆动腿前摆后扒的技术,从而提高百米跑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物力学理论,短跑技术理论为依据,对短跑摆动腿摆动动作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新的短跑摆动动作练习手段,并用诸于实践,通过实践.使摆动腿摆动动作符合短跑技术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中之重,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高速摄影影片解祈数据,试图确立摆动腿摆动同期时相划分,并以此时相划分对其后伸、折叠摆动、下压着地三个动作时相的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中重点分析折叠摆动时相支撑腿落地瞬间和支撑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与支撑腿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现代短跑技术以摆为主、摆蹬配合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耀 《文教资料》2006,(10):204
正确的摆臂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在快速跑的过程中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协调身体各方面平衡用力。儿童初学短跑,摆臂动作经常会出现肩关节和肘关节动作僵硬、摆臂方向不正、动作不协调,对跑速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形成“动力定型”则很难纠正。训练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步骤,取得一定的效果。一、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训练的初始阶段,通过示范、讲解、模仿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手臂的摆动是以肩关节为轴心,上臂带动前臂,屈肘前后摆动,前摆时手稍向内,后摆时肘稍向外,前摆时手不超过人体的中轴线以及下颌水平位置,前摆结束时,肘关节…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现代短跑技术中摆动腿技术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体前摆动腿作向后下方摆动速度快慢对人体进入支撑着地缓冲阶段创造良好条件,和体后摆动腿折叠摆动程度对后续动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据有关专家运用生物力学及高速摄相电子计算机对我国短跑运动员进行科学测试,在与世界优秀短跑选手作出比较、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摆动腿速度不够、步频慢。显然这与动作速度不够有关。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快慢。如跑动中快速地摆臂、摆腿动作。毫无疑问加快摆臂、摆腿动作速度即缩短完成单个动作时间,对减少全程跑时间、增加跑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怎样发展动作速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跑速?也许前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尚未来得及系统的总结。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短跑运动成绩和途中跑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摆动状态,用前脚掌着地,脚着地点距人体重心投影点距离适中是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短跑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对速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方法,分析短跑途中摆动腿动作技术对速度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为提高短跑技术、促进短跑教学与训练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短跑被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改进短跑训练技术和提高短跑速度(以下简称“跑速”)则为其根本任务。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提高跑速呢?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外教科书和传统经验认为,决定跑速的重要因素是步长或步频:有的认为步长是决定速度的重要因素,有的则认为步频是决定速度的重要因素。本  相似文献   

14.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也是身体素质中的基础项目。利用对短距离跑摆动腿技术的探究,寻找到提升短跑效果的有关培训方式,且在上述技术的现实学习中,全面检验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中速度的变化、支撑腿的缓冲、摆动腿的摆动、落地角、起跳角、重心腾起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跨步跳踏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向上起跳的垂直速度小;踏跳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大,摆动腿后摆不积极,前摆不充分;着地角较小,产生的制动力大,这些都对后两跳的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放松是掌握跑的正确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跑速的关键,放松是短跑的精华,初中生学会短跑放松技术,才能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7.
放松是掌握跑的正确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跑速的关键,放松是短跑的精华,初中生学会短跑放松技术,才能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8.
阴洪峰  张晖  马辉 《考试周刊》2010,(26):153-154
当前的体育学院专修田径教材把短跑的单腿技术分为折叠前摆、下压准备着地、着地缓冲和后蹬四个阶段,这是在传统的腔调后蹬技术的基础上以膝关节的屈伸变化为主要参照、以髋关节屈伸变化为次要参照划分的技术动作环节,存在着参照系不统一的问题,而且不能突出髋关节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运动实际。本文作者通过文献综述、对比分析和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认为在短跑途中跑技术中,髋关节的作用远大于膝关节,为了突出髋关节在途中跑技术中的首要作用,简化技术环节,以髋关节为参照系把跑的技术分为前摆、后摆两个阶段:髋关节屈的过程为前摆阶段,伸的过程为后摆阶段,支撑时相只是后摆阶段的一部分。进而得出"在支撑过程中膝关节角度的变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缓冲和蹬伸创造动力,而是传递伸髋产生的动力和维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向前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李绍庆 《广西教育》2011,(34):64-64
高抬腿跑是小学生快速跑教学中一项专门性的练习内容,受心理和生理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在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在练习高抬腿跑动中,摆动腿的前摆高度不够、支撑腿蹬地力量不足、臀部后座等,从而影响了高抬腿跑的质量。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谈谈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要求,从50m短跑项目的生理及技术特点分析入手,以采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功能性体能训练及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提升学生专项力量能力,并以起跑反应时练习、下压式高抬腿跑练习、扒地式后踢腿练习、弹力带抗阻性前摆腿练习和组织竞赛与游戏,重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等新模式与传统的训练相结合,规范学生技术动作,切实提高体育体质水平,谋求体育教学中短跑训练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