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作为公众最敏感的领域,其网络谣言时而呈现泛滥的态势。本文在总结谣言文本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谣言自身视角、网民群体视角和外部环境视角分析谣言的传播动力,并指出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转变谣言治理的思路和方式以及培养公众的理性精神和普及相关知识是消解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资讯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础性消费品,而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要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既需要在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的基础上多方协同治理,更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来解决技术带来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3.
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这个媒介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隐患,对谣言的传播学研究日益增多。谣言传播必须要有人,所以受众心理研究就颇为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看到受众个人与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以河北"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黄桃辟邪谣言为例,着重分析了谣言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心理和影响受众群体心理的因素并提出了谣言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谣言传播是古已有之的现象,互联网不仅为谣言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和管道,也构成了谣言传播新的生存环境.网络谣言可以分为现实参与型谣言和原发型网络谣言.文字介质和接受人群的多元化使网络谣言传播相对理性,但这种理性特征更多是一种潜能.防范谣言传播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两方面: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和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谣言是这个世界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文字出现之前.口传媒介是社会唯一的交流渠道:但社会发展到了现时代.功能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未能消灭谣言.相反却成了滋生谣言的温床.  相似文献   

8.
夏怡 《传媒观察》2012,(7):19-21
互联网的匿名性、及时性、数字化等特征使网络谣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传统媒体、网站和网民自身都需要各尽其职,同心协力,一起治理好网络谣言,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一起网络谣言看网民态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谣言是近年以来较为常见的一种网络传播现象,本文通过对"艾滋女"事件发生后网民在搜狐论坛的回帖进行分析,描绘了网民在该谣言不同阶段的态度变化,并提出网民的基本态度具有窥私欲泛滥、泛政治化评论、轻信负面信息、道德标准极端传统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隐患,治理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政府、媒体、网民、互联网企业等各方主体,在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指导下,从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予以配合、综合治理.治理谣言犹如修理警钟,日常预警机制运行如秒针,不容分毫之差,以保证谣言控制机制稳定有序,作为“时针“的善后机制缓慢却有力,对根治谣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韵洁 《视听》2016,(12):99-100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发表意见和观点的重要平台,但计算机互联网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网络谣言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谣言种类多,涉及面广,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涉警网络谣言更是大幅度增加,不仅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影响警民关系,而且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了解涉警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特点,加强涉警网络谣言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谣言。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易接触等特点,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方式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但也为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提供了方便。网络谣言的产生及传播给社会带来危害,使对网络谣言进行防控成为必要,鉴于谣言不会完全灭绝的特点,及网络自媒体的开放、匿名、原子化等特点,对网络谣言进行事前预控要比事后控制效果更好,成本更低。从理论上说,只要网民不想造谣(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谣言的产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动力、过程和机制,着重论述谣言的根本,其实是人们对各类事务的主观立场。必须意识到,辟谣或制止谣言传播,与谣言的对抗,其实是希望改变人们的立场,而非简单地澄清一个事实便已足够。  相似文献   

14.
庄园 《新闻世界》2022,(5):38-41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伴随着疫情蔓延的还有各类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造谣成本低、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以及监管难度大等特征。疫情中的网络谣言,又具有“事发突然性”“影响重大性”“利益关切性”“传播隐蔽性”等特殊性。针对网络谣言的种种特征,本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媒体等及时公布真相;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做好“把关人”;网民也应加强媒介素养,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晓燕 《出版广角》2015,(11):106-107
本文通过对网络谣言样本的分析和研究,阐释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包括渠道类型、心态原因等重要元素,并提出系列双重式辩证治理的若干方略,有助于规范网民的网络传播行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为监管层监控网络谣言提供参考样本,从而积极促进网络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谣言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它传递消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并没有使谣言烟消云散,甚至会促进谣言的传播。这种现象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注意,以免不自觉地成为谣言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江南  杨伟 《新闻世界》2014,(6):178-179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笔者以微博谣言的治理为例,从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网民、法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网民盲从跟风的心理、政府的不作为、"大V"利益诱惑的麻痹、媒体的失语,我们应当从改善民生、听取民意、及时应对、提升素养、培养"好声音"、完善法制等方面,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建立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发生机制,以网民数量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利用MATALB数值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的因素,并为政府控制网络谣言传播制定长期策略和近期策略。  相似文献   

20.
谣言的心理学研究探究个人心理等因素在谣言滋生和传播中的影响,谣言的社会学研究强调团体规范、认同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两者对谣言传播的个体交互性重视不够,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克服这一缺陷的新途径,但是网络传播存在着网民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