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是我党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关心编辑出版事业,并亲自创办和编辑了一些书刊。探讨毛泽东同志的编辑活动,有益于领会毛泽东同志的编辑出版思想,并对今天我们进一步明确编辑出版工作的方向,继承和发扬党的  相似文献   

2.
报道,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在中国知识界和社会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65年献身于编辑出版事业,致力于编撰教材,出版书刊,形成一系列的编辑思想。他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教育工作。 最近开明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一书。该书收集了叶圣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主要言论,还收有研究其编辑思想的学者撰写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籍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出版知识丛书》之一的《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为出版园地增添了一朵新葩。这本近三十万字的专著,系统地介绍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如何领导和关怀编辑出版工作,国内尚属首创。此书编者林穗芳同志是一位在出版园地辛勤耕耘三十余年的编审,具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通晓十几种外语。他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大量苏联书刊,进一步了解到列宁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对出版事业十分关怀,具有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他感到学习和研究列宁的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展编辑学和出版学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4.
定期在全国省报开展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意义深远。 报纸书刊中的编校差错,乃至行政公文中的文字性缺点,一直是我们党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界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毛泽东同志生前对此甚为关注。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毛泽东同志在文稿的撰写、印行上,一向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发现脱字、多字、错字等等问题,毫不含糊,多次亲笔写过一些更正。例如,他在1949年就北平解放报刊载的《五四运动》一文。亲笔致信编辑同志,指出需要更正的几处文字上的编校差错,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报…  相似文献   

5.
金敏之同志撰写的《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综述》一文,发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是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文章由《编辑之友》发表之后,又经《新华文摘》转载,不仅为编辑出版工作者所感兴趣,也将为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党史研究工作者所注意。看来,作者对于建国以后编辑出版毛泽东著作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资料充实,叙述较详。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此相联系,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他一生的呐喊和搏击,都与编辑出版工作紧密相联。几十年间,他常为此“弄得终日忙碌”,“费去生命不少”,直到他逝世前一天,还在关注着几种书刊的编辑出版。据粗略统计,鲁迅在从事文艺活动的三十多年中,编辑和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除他自己的著译及辑录整理的大量古籍不计之外)就有76种,丛书11种,自费印行13种,  相似文献   

8.
叶至善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科普作家,更是成就卓著的职业编辑家、出版家。他1945年8月进入开明书店开始自己的编辑生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从事儿童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在编辑出版事业特别是在少儿读物编辑出版上的贡献有口皆碑。叶至善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本文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一侧面来对其编辑思想与实践作些研讨,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叶至善先生的图书广告大都写作于1946-1949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邀集同志成立了“新民学会”。同年6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致力于会务,准备组织会友和有志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19年12月毛泽东同志担任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请愿团代表到北京参加抗争,1920年4月n日离京来沪,同月邀集即将留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开会。图为半淞园会后合影。图中位置自左至右为:萧子障(即萧三)、熊光楚、李思安、欧阳泽、刘盼伊、张怀、毛泽东、彭瑛、陈绍休、魏璧、劳启荣、周敦祥共十二人。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杰出的编辑出版家。文章通过梳理鲁迅编辑书刊的具体实践,从追求封面之美、版式之美、插图之美、印刷之美等方面,阐述鲁迅编辑书刊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分析其对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8年,其主要活动之一是参与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并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其积累的宝贵编辑经验,值得当代编辑工作者学习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文邦 《出版科学》2016,24(6):120-124
1919—1922年,毛泽东以“馆外撰述员”的身份参与湖南《大公报》的采写与编辑工作,这是青年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和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大公报》的编撰活动,既对当时湖南的社会、政治、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他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出版社在1981年曾编辑出版过《编辑杂谈》,汇编了1980年以前发表在《出版工作》和其他报刊上的有关编辑工作经验体会的文章。接着,又选编了近一年多来的同类文章,最近继续出版了《编辑杂谈》第二集。这是一本关于书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综合文集。虽然出自不同的作者,却也比较系统、深入。文章论述了编辑工作者在当前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和  相似文献   

15.
我面前放着一本战争年代晋绥日报、晋绥新华总分社编辑出版的《新闻战线》创刊号。这本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兴县高家村用粗马兰草纸印刷出版的,颜色变得发黄的新闻刊物,第一篇刊登着四月二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记录;第二篇是陆定一同志在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由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同志陪同,骑马来到晋绥日报编辑部。这时,编辑部正根据毛泽东同志二月十日为党中央起草的《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我刊于今年四、五期,连续刊载第八届出版科学研讨会的论文。本期又刊载《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服务》一文。此文总结了毛泽东同志在编辑出版活动中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霞 《东南传播》2012,(4):78-79
近现代的著名文人学者,如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邹韬奋、郭沫若、沈从文等,都积极投身到编辑出版事业中来,为近现代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些学者型编辑的编辑生涯与编辑成果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编辑出版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和谐完美的理想主义气质却是相同的。近现代出版人在编辑出版事业中追求和谐完美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书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书刊的作者——编者——读者的和谐统一;书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陆续读到各地出版的一些有关编辑工作专业的书刊,如北京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编辑杂谈》(一、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工作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除出版不定期的丛刊《编创之友》外,还于1983年开始编辑出版一套《编创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编辑的道德与修养》。据悉,知识出版社即将出版《编辑的修养》。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的《编辑学论丛》(1)。这些为着  相似文献   

19.
冯文敏 《编辑之友》2011,(12):131-132
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建党初期,几乎都从事过编辑出版和新闻创作活动。如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前后都纷纷创办过报纸杂志。回顾中共早期的新闻编辑活动,对新时期的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会有哪些启迪,值得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实习记者杨嘉)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热爱和思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书籍出版社于近日推出了《毛泽东家风》一书,并于9月8日召开了该书新书发布会。在新书发布会上,本书主编孔祥涛介绍了本书从选题到写作再到编辑的一系列过程。他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更多的人分享领袖家风,弘扬革命精神和优秀道德风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振兴中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本书讲求创新,力避炒冷饭、神秘化或庸俗化,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家庭与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