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沉默是诉讼程序中人们保护自我的消极言论方式,具有法律意义.沉默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沉默权问题涉及证据规则的告知,涉及沉默与沉默权之间的区别.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履行被追诉人行为后果的告知义务,使涉嫌其中的人了解影响其重大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其充分知悉相关情况后,选择沉默还是作出言辞陈述,形成证据意义上的口供.当前,沉默权争议的焦点在于"有权沉默"的赋予与是否进行"有权沉默"的司法告知.基于法律的精神,我国不应确立沉默权制度,但应当告知口供证据的法律意义及言辞陈述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3.
阅卷权是辩护权的组成部分,以获取充分的资讯为目的而设置的阅卷权是被追诉人实现辩护权实质有效的保障。纵观世界立法,对阅卷权的规定有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不同时享有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享有同等的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的阅卷权区分对待几种情形。理论和实务上之所以对被追诉人本人是否享有阅卷权存在争议,主要出于保护原始卷宗的完整性、避免使案情晦暗、维护第三人的利益等方面的考量,但是这些考量不能成为禁止被追诉人阅卷的理由。诉讼主体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公正审判权和有效辩护理论等都要求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且出于对保护被追诉人对案件的知悉、增强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提高诉讼效率等现实必要性方面的考量,也应当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往往为胜诉而故意作虚假陈述,对法官查明案件事实造成误导和阻碍,有时导致裁判不公,严重破坏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避免此,应对当事人陈述作功能性分析,区分证据性陈述和一般性陈述,并在民事诉讼立法中,根据当事人陈述的不同性质,对当事人如实陈述义务赋予不同内涵,合理构建违反当事人如实陈述义务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5.
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国家司法制度建设和诉讼理念更新有重要意义。《刑事诉讼》中有关“如实陈述”义务的规定应废除,建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果当事人申请排除口供,而法庭未启动排除程序,或者启动后决定不排除口供,在口供的证明力审查阶段,当事人仍有权再次提出申请排除的理由,对口供的证明力进行质疑。对于口供的排除与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排除,在取证违法程度上应采取相同的判断标准,即违法取证行为是否迫使当事人违背意愿进行陈述,而不应对口供要求更严重的取证违法程度。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排除口供后如果重新取证,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嫌疑人能够作出任意性陈述,否则所取口供依然要被排除。对于被排除的反复自白中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信息,法官不能忽视,必须进行调查核实。供述笔录在证明口供取证合法性方面只能发挥极其有限的作用,必须有其它补强证据对其进行补强且供述笔录前后一致不能作为取证合法性的根据。在多个被告人的案件中,无论被告人的口供是否不利于其他被告人,其他被告人都有权申请排除该口供。  相似文献   

7.
证人的主要义务是出庭作证和如实陈述,本拟就证人的范围,证人资格,证人的义务进行探讨,重点分析证人不出庭的成因及对策,并对我国诉讼立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求对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保险合同是射悻合同.保险人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告知的有关情况决定是否承保及费率如何.因而,对于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也就成了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的规定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文章通过其含义、内容和依据的阐述和分析,希冀对我国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制度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各国立法对公布成年被追诉者的姓名多采取回避与默认,甚至是明示态度。限制或禁止公布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多为效力层次较低的行业准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是否应当报道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存在更大的完善空间,目前对姓名是否纳入隐私的问题尚存在争议。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姓名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不属于公共信息。而且,哪些情况下应当将其列入隐私权范畴,需要一一加以判定。我国立法及司法实务界提供给被追诉者私人信息的保障与救济渠道还不够,有必要构筑以行业规制为基础,民法救济为纽带,以刑法救济为保障的姓名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怀印 《天中学刊》2003,18(4):33-35
根据现代宪法学原理,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从属并服务于公民权利。保障人权是宪政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宪法的核心思想。宪法是最根本的人权保障法。因而,保护被追诉人的人权是国家专门机关行使追诉权时基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宪法关系而应承担的义务。从宪法层面讲,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就是防止立法机关制订损害已被宪法所规定的被追诉人的人权的刑事法律和法规,同时,为已制定的刑事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政精神提供审查依据。并为被追诉人免遭不法侵害构筑一道宪法防线。  相似文献   

11.
通讯监听是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经常采用通讯监听这一种技术侦查手段,该项行为直接影响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言论、通讯自由、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和自由,因而会发生“控制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利益冲突。在中国,由于对通讯监听行为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因而应当以法律形式对通讯监听的案件范围、适用对象、前提条件、审批程序、实施期限、执行措施以及监听材料的具体使用等进行合理规制,以使它能够在正当法律程序范围内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2.
人权保障作为人类一项最基本的道义,是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重中之重。维护和保障人权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现状,与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相结合,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不够明显,侦查机关的强制处分权缺乏有效的司法监控。而完善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需要做到确立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建立侦查司法审查机制。最终使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有利于人权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违法是刑事错案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刑事审讯作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中获取犯罪嫌疑人言词证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受到公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口供"至上的刑事办案理念的影响下,为了获取侦查破案的所谓"关键"证据,办案人员在刑事审讯时不惜违反程序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刑事错案成因的考察,在刑事审讯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程序违法行为有:讯问地点违法,超期羁押,自创程序,假借合法程序名义非法讯问等等。强化办案人员的程序法定理念,确保刑事审讯的程序合法是预防刑事错案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赋予了律师一定的诉讼权利,但其在侦查阶段仅仅只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难以真正担当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之责任。因而,从法律上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及相应的诉讼权利,对于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赋予了律师一定的诉讼权利,但其在侦查阶段仅仅只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难以真正担当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之责任。因而,从法律上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及相应的诉讼权利,对于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沉默权 ,是指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 ,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 ,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它起源于英国 ,后逐渐被世界多数国家和许多国际性法律文件所接受。其道德基础在于沉默权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以及应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平等的社会主体来对待。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有四 :一是有助于抑制并消除警察暴力 ;二是可以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量 ;三是它加强了控诉方的举证责任 ;四是它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介入刑事诉讼。并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但规定过粗,难以操作。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身份,并对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进行了种种限制,难以发挥律师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治国家对未决羁押普遍实行司法审查,并且体现诉讼三角结构的特点,因此,该制度能较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未决羁押审查的非司法化加之其他配套制度的缺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完善该制度,应从改革现行强制措施体系入手,实行羁押与逮捕分离,并且在羁押审查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即由人民法院采取听证的形式行使羁押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完善辩护制度,确认举证责任和沉默权制度。从而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保证司法制度的公正、公平、正义。这就有必要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20.
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为审判前程序,即案件交付法院审判之前的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将审判前程序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前程序的立法理念不明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强制性纳入诉讼轨道。从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有利于未成年嫌疑人回归社会出发,设立相应过滤机制,避免因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意识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能充分享受诉讼权利是必要的。在侦查阶段应区别对待成年嫌疑人和未成年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建立有利于挽救未成年嫌疑人的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