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那时对李后主之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我的全身心。那时.正是我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2.
《胡适传》终于问世,欣喜之余,我愿与读者有些感情的交流。我也许孤陋寡闻,总觉得中国现代文化思想领域,象胡适先生这样一位名震一时的风云人物,至今没有一部较详尽而完整的传记,实为憾事。曾见过台湾学者毛子水先生撰写的几篇胡适传,包举一生,文字简约,却也难免粗略。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规划十大册,写的颇为详尽生动,可惜只见到第一册,其中偶有戏谑笔墨,难免轻浮之诮。胡颂平先生所编胡适年谱(简编和长编),收集整理了相当详尽的资料,为我们作传记的人提供了许多方便。至于胡适本人的《四十自述》、《我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3.
记忆中的童年 我是河北人.原籍是河北衡水饶阳县苌刘庄.原来我们那个村叫苌刘庄,因为村比较大。现在就改成两个村了.叫东刘庄和西刘庄.因为后来不回老家.我听说我们那个家的地方应该是西刘庄.原来东刘庄和西刘庄是一个.叫苌刘庄。  相似文献   

4.
自幼喜爱绘画的赵忠祥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书画大师.在他们的启发下,赵忠祥将绘画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赵忠祥和黄胄、范曾、周怀民过从甚密、亦师亦友。他曾说:“我非常幸运。我喜欢绘画,又能遇上这些大师。”以下文章中纪录的就是赵忠祥与国画大师交往的逸闻趣事.以及他由此而生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5.
我是衡水市桃城区农村信用联社的一名普通档案管理人员.在11年的档案管理事业里.我用平凡的双手、普通的智慧、执着的热爱.做出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上级和同行的肯定。我真切意识到.事业的成功是把自己的幸福感、成就感与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尊严融人了这项久无终点的事业.谦虚谨慎、宁静致远。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这样就能够在平凡的事业中谱写出美丽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6.
我的梦想     
刘丹 《出版科学》1999,(2):54-54
十岁以前,我的梦想是当售票员或是售货员.那时.经常收集很多车票在家里模拟交钱撕票酌情景。爸爸还专门为我做了一杆小秤,让我在“卖”东西时,享受买卖公平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4年初.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军铜报》在全公司青年中招考记者,那时我才23岁.凭一时的冲劲报了名。在应试准备期间.我认真翻阅了近三年订阅的《新闻知识》杂志.将有关内容摘抄下来进行学习和领会。凭着从刊物中学到的新闻知识.在当年招考中我在300名考生中居然脱颖而出.终于成了一名党的新闻工诈者。新闻工作是十分艰辛的。进报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我好多天都写不出一篇百字小稿。为此常常夜不能寐。苦恼之时,我想起了《新闻知识》.为什么不向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呢?以后这位“老师”便成了我步…  相似文献   

8.
我与档案结缘那是28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丰润县石各庄公社任秘书.1979年唐山地委和专员公署提出唐山地区开展人民公社党政机关建立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依据.我按照要求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组卷、编制目录.尽最大努力做好档案工作。为此.石各庄公社被评为出席唐山地区的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当之无愧地参加了唐山地区的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获得奖金20元.  相似文献   

9.
沈义刚 《大观周刊》2011,(18):86-86
1993年.我完成了常熟市艺校锡剧班各项锡剧专业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常熟市锡剧团工作。在我的心中,踌躇满志.有一种十年磨一剑,青春未尝试的感觉。当我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以后.逐渐发现戏剧艺术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一个艺校毕业生与一个成熟的演员还有很大的距离,欲速则不达。在学校,我们所掌握的只是舞台艺术最基本的知识。然而,要成功地塑造角色.不但要具备最基本的条件一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舞台实践.所扮演的角色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王建双 《档案天地》2010,(10):12-12
很多年前我在《正大剧场》中看过一部美国的老影片.故事的开场就是父子两人在夕阳下翻看老照片.回忆过去的点滴.当时的温馨场面让我感动不已。多年以后我自己从事档案工作.才明白.哦,这也是一种家庭档案,才意识到家庭档案也会带来无穷的乐趣.才真正有意识的收集整理自己的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1.
我的梦想     
莫言 《档案天地》2010,(8):60-61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竞尿在教室里。  相似文献   

12.
2003年,那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那年我30岁。常言道“三十而立”,可我在而立之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和失败,一时我彷徨迷失,信步走人了虚拟网络世界,也就在那个时期,我喜欢上了起点中文网,记得当初的网站域名还是WWW.cmfu.com。  相似文献   

13.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寇永强.我的新闻领路人.他1990年3月入伍.2000年5月担任新闻干事,10年间共培训出30多名报道员,有10多人调至师以上政治机关工作。几天前.我去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录像室发电视视频,顺道去了趟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想看看我的这位新闻领路人。他有事出去了.看到我曾经熟悉的办公室,勾起了我不少回忆。算起来,从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新闻办走出去的干部不少.我算_-一个,有的去了海军和总部机关。在我们的眼里,寇永强是阶梯、兄长、益友和行者。  相似文献   

15.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对记者工作很有兴趣。他曾说过:“我这辈子没当过记者,可以说是一件憾事。”正因为如此,他很喜欢和记者接近,同记者交谈。他关心记者的工作和成长,希望新闻界多出名记者。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兵     
张勇手 《档案天地》2011,(11):4-7,47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很幸运地来到部队.又在部队里面长大成人。1957年,我们从朝鲜回到国内,那个时候八一厂要拍电影,到我们部队去找演员。那次他们给我拍了一些照片.我试了一遍戏后他们就走了。这对我而言是个很偶然的插曲。我也没在意这个事。这之前我和电影的经历就是看过两部电影.  相似文献   

18.
张醒 《新闻世界》2008,(5):42-43
从小习武,在美国当武术教师 我出生在安徽颍上县城关镇,今年27岁。从小我就喜欢舞刀弄棒.中学毕业后.我来到少林寺武术学校学习。我对武术非常有悟性,加上我特别能吃苦.5年学下来,就在几千名学员中脱颖而出,十个八个普通人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毕业时学校让我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9.
大约是5月中旬的一天.副总编周志春把一组报道(四篇)交给我,让我看一看,他曾请一位编辑代他看看.谈谈感觉。半小时后.编辑把原稿退给了他。志春说:“我想.一组稿件.记者肯定是下了功夫的.里面就真的设东西啦?”我问:“你想让我做什么?”“你看一看.它是应该枪毙的稿件吗?如果不是.你帮忙编辑一下。另外我想通过这件事.或许可以在编辑问题上形成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我很高兴。记者会刚刚开过.记者们给编辑部提了些意见.多是关于用件编辑问题的。会后.我写了点东西.希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但现在看.我性急了些。记者…  相似文献   

20.
每当出差.我的同事们考虑到我的工作项目比较“丰富”。工作时间比较紧促.总是劝我买飞机票,可我呢.只要有可能总是婉转地坚持要求乘火车去。其实不完全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似乎还有其它方面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