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春之歌》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逐渐转变成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过程,其中贯穿了她与三个男性的爱情.有必要从心理个性、内心活动变化、创作原型等方面来分析林道静成长路上的情爱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一个不谙世事的乡下少女到成为百老汇红极一时的女明星,嘉莉形象已成为时代“新女性”的象征,她的成长充满了她个人的自我奋斗过程,而这其中,书中四个男性人物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4.
杜昱枋 《大学生》2015,(6):60-61
杜杜是一个北京女孩,她的成长经历或许与我们很相似:循规蹈矩地上中学、考大学,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北京舞蹈学院的艺术传播系学习。但她始终是个旁观者,从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习舞。真正的舞蹈生涯是在辞职之后,四年多来,她到不同国家做独舞专场和工作坊,把探索身体和旅行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她对旅行的定义是,带着身体去旅行、用身体去感知并体验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主人公珍妮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珍妮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独立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珍妮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作为人类的她同自然的关系、作为女性的她同男性的关系和作为黑人的她同白人的关系,即如何超越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这些二元关系,从而获得一种独立、和谐的生存状态,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美国成长小说,主人公伊萨贝尔为了见世面从新兴的美国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经过天真——受骗——觉醒——成熟的成长过程终于从一个盲目追求自由的女孩蜕变为一个心理和道德都成熟的女士。一些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促使主人公成长的力量,而她顿悟后所作出的回归不幸婚姻的决定正是她成长蜕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小主人公埃斯佩郎莎和其身边的女性与男性形象,从而探讨作者对女性身份和命运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爱玛》是简·奥斯汀所写的第五部小说,也可称为她的巅峰之作——其写作手法更为成熟,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更有深度。从小说样式来看,该作品可被定义为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爱玛起初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富家小姐,她经常对别人的感情,尤其是她贴身侍女哈丽特的婚事指手画脚。小说以爱玛的"乱点鸳鸯谱"为情节推动力,详细描述了爱玛在经历了一系列错误后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在人格和道德上成长较大。在对爱玛的成长进行描写的同时,作者的笔触也记录了小说的另一女性人物——哈丽特的成长,她的成长作为爱玛的成长镜面投射并给予有力的支撑。本文将首先介绍成长小说,进而分析在该小说中主人公爱玛所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并从社会和道德的角度分析其成长的原因与局限性。最后旨在告诉读者女性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现代文坛一位命运悲惨但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在表现底层女性生存苦难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萧红用"越轨"的笔致,大胆瓦解了男权社会所公认的理想男性形象,彻底消解了男性权威,真实地还原了男性的本来面目。萧红之所以如此颠覆男权话语中的男性形象,是与她成长历程中父爱的缺失和情路的坎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小说长于对女性心灵的开掘,其许多作品都集中观照和展现了女性生存本相。从她早期作品中的"贤妻良母"型到对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池莉塑造了一批行走在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同时,池莉又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从而凸显了女性意识在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不断觉醒和成长的水与火的缠绵般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周人果 《中华家教》2013,(Z1):18-19
今年12岁的小姑娘烯烯,从七岁开始到现在,五年间跟着父母去过28个国家。去年暑假,她的父亲光远与她一起在14国奔走了40天,这不是烯烯第一次出国,然而却是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光远说,烯烯是幸福的,通过旅行,她从一个安静内向的小孩转变到现在能主动地与外国人交谈,在旅途中渐渐成长起来。旅行中潜移默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耶利内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关切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撰写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女性承受的各种压迫,展示了女性不同的生存悲剧,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强烈批判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闻名。《钢琴教师》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中的荒谬与强权,主人公埃里卡正是男权社会压迫下被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也是牺牲品。埃里卡生活在缺乏男性,但是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她的母亲"望女成凤",给她安排好一切,用自认为成功的方法教育埃里卡,让她在密不透风的压抑的母爱中成长。《钢琴教师》描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男性缺失而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无情社会,展现了在男权统治压迫下女性日益艰苦的生存状态和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超越了以往那些注重揭露和控诉的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作品,成为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作品给她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沃克招致了巨大的非难与指责。有些评论家指责沃克丑化了黑人男性,瓦解了黑人内部的团结。这种指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恰当的。在这部小说中,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是丰富而多元的。沃克并没有排斥黑人男性,更没有丑化黑人男性。相反,作者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强调了黑人男性共同成长、转变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老淑女     
<正>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是一个伊朗女孩的成长自传,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的同名漫画。她的画风简洁粗犷,故事却丰满细腻,哪怕在描述最恐怖的政治迫害时,也穿插着或童趣搞笑或飞扬叛逆的生活细节。在对女性格外严苛的伊朗,Marjane还能成长为这么一个自由大胆的女插画师,全拜她那宽容开明的家庭所赐。她虽不幸出生在一个压抑人性的国家,却又幸运地拥有一对能让她释放天性的父母。她结婚时,她的父亲对她未来的丈夫提了3个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丁玲后期创作中,她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逐渐觉醒的民众,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主等形象,涉及到社会各层次。通过对其作田分析,我们看到,作者试图从阶级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从而表达了丁玲的时代男性观——在追求做人的过程中努力对男性社会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今年12岁的小姑娘烯烯,从七岁开始到现在,五年间跟着父母去过28个国家.去年暑假,她的父亲光远与她一起在14国奔走了40天,这不是烯烯第一次出国,然而却是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光远说,烯烯是幸福的,通过旅行,她从一个安静内向的小孩转变到现在能主动地与外国人交谈,在旅途中渐渐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7.
虽说当今世界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在生活中依旧受到性别不平等伤害。卡拉就是一个例子。本文使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卡拉的逃离,旨在展现她成长经历中的痛苦,体现她没获得应有的女性权力,婚前婚后都受到男性主义的压迫。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通过人物关系揭示出来的。从她与达西和韦翰等男性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的女性主体意识不仅有文学意义还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09,(4):46-47
【成长语录】妈妈和我做朋友,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成长故事】我和妈妈的关系就是从一次她真诚向我倾诉开始,有了质的飞越。那是一个晚上,妈妈坐在沙发上生气,我主动给她端了杯水,正要逃回房间时,妈妈叫住了我,然后把她与老爸发生不  相似文献   

20.
延安曾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她是中国共产党在91年的艰苦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黄金地带,是我们党从创立到成长到执政到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她在13年的抗战中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她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现代文化一起构成了今天的延安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