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各具特色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存在理论深度挖掘不够,教材内容滞后于学校管理改革步伐,不能满足学习者要求等缺陷。要素主义课程论、百科全书主义课程论、综合技术主义课程论和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学校管理学教材体系的理论基础,引导我们从两个维度来思考构建学校管理学教材体系问题:一是学校管理学教材所描述的整体应该构成学校管理活动的完备的框架和典型的知识脉络,二是学校管理学的教材内容不仅要凝练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显性知识,还要映射学校管理活动中的隐性知识,帮助读者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学校管理原理论、组织论、人论和工作论的四板块教材结构将学校管理活动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来;教材中的案例是沟通学校管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正确地解构学校管理事件并重新结构化,是写好学校管理案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习真 《文教资料》2006,(34):176-177
学校显性知识管理包括对学校运作过程中已经编码化的知识所进行的识别、存储、传播和共享。由于对显性知识管理在学校背景下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研究,本研究在吸取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管理情况而编制了普通中小学使用的显性知识管理问卷,并对枣庄市部分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问卷中得到的评估,对这些学校显性知识管理的改进提出了包括加强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提高领导知识管理方面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教职员工知识管理技能培训和完善学校知识管理制度等在内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学校隐性管理的内涵进行结构分析,从外部来审视学校隐性管理主要是阐述由学校显性管理与学校隐性管理所共同构成的学校管理概念框架结构。从而明确学校隐性管理在学校管理概念框架中的应有地位及其作用。从内部来审视学校隐性管理则主要是要阐述学校隐性管理的内在构成,从而理解学校隐性管理的实质内涵。从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者的关系分析,明确学校管理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特性,探讨各教育因素发生良性作用的关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有所提高,就需要在管理制度、人的能动性、学校与社会等方面形成和谐的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5.
文章解释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即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系统化,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注重知识共享,避免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注重知识创新,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知识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 ,学校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2 0世纪末 ,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校是知识生产部门 ,要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 ,必须加强对知识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一种形态, 源于经验和技能.发掘隐性知识,研究它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关系,加强对知识人才的管理,促进教改,对师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对学生的终身职业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文章主要指出了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五方面功能:在职业道德中的育人功能;在人才个性化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在课程设置中拉链对合作用;在教学目标设立中的拉伸拓展作用;在校企联合中的契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知识管理是对当今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在理论和实际上作出的回应 ,也是知识日益成为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核心推动力的现实化反映。由于学校与知识存在着天然的关系 ,知识管理理念观照下的学校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学校知识管理提出的背景 ,学校知识管理的两种范式、学校知识管理的职能与组织范式 ,以及知识管理下的学校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IT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实现工具.本文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并构建出学校知识管理系统流程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知识管理模型的关键技术,为学校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省72所中职学校213名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充分肯定隐性知识的存在性与重要性,在对隐性知识管理上虽存在不足,但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意愿.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隐性知识的作用,提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表达能力、营造分享环境与氛围、创设隐性知识管理平台与时机等途径,帮助中职教师有效管理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程序化、自动化、组块化等方式,显性知识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这种转化一方面有利于个体充分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加工更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使已转化为长时工作记忆的信息被迅速准确地提取,而被用于创造活动之中。隐性知识对创造活动的作用,主要通过问题意识、直觉、酝酿效应、灵感等认知活动表现出来。例如,一些特定线索可以激活语义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引导思维指向某种假设,获得直觉,或以类比推理形成对问题的深层结构的认识等等。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内隐认知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知识管理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知识管理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的流通、增值和拓展,促进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对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专业成长以及运用理论眼光审视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教学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教师接纳新的知识理念、改良现行教学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采用新的知识评价制度,推动新一轮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以国培门户网站和远程培训学习平台为载体,以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岗位实践研修和专家跟进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实施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及相互转移,实现远程培训过程的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的特点的系统性分析 ,此篇提出了三种知识管理策略 ,即信息化、个性化、整体化。并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知识的内涵以及知识存在的层次,依据SECI模型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企业内部三个层次之间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移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把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看成是一个集对,并作同异反集对分析,发现在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这两极之间存在中介知识这一宽阔的地带,中介知识是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机过渡和相互作用,典型的中介知识既有部分默会性又有部分显性性,一般的中介知识则具有个体差异性、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中介知识的提出为推进默会知识理论在现代教育探索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师培训中,学会的理论不能支配其行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个人默会知识的存在。个人默会知识之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师行为的是个人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的视角下,为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培训的重点不应是显性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教师默会知识的更新,教师培训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方式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Moodle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只注重教师个人生活史的叙述,对日常的教学知识有所忽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无论是起始点还是落脚点最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而Moodle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都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成果,从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目的动机、过程模式、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知识共享的本质与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部分,其中隐性知识是个人知识的主要部分。知识共享是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不断相互转化中实现的。知识共享效果的好坏受到知识共享主体特点、内容特征和"共享场"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制约,更多地重视隐性知识、强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为知识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促进知识共享的关键。文章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知识共享的本质,克服知识共享的障碍,更加有效地利用知识共享的规律促进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