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抱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山水画家,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留下"抱石皴"和异于古今山水画画家的"水法",在时人山水画中独树一帜,值得思考和阐释。傅抱石水法的特点、他与同时代画家水法的异同以及傅抱石水法成因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傅抱石提出要革新——"其命唯新",创造了"抱石皴"—散锋笔法,完成了自己的中国画图式革命,同时把山水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切表现了傅抱石的使命感,其实傅抱石的一生就是"其命唯新"的一生,正是这"其命唯新"指引傅抱石走向成功,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画家。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引领者,傅抱石一方面继承了"尚古"的民族审美传统,以古为新、以形写意,开拓了古朴雅正的艺术审美空间,彰显了民族绘画的诗意追求;另一方面,其延续了"文、人、画"的传统绘画精神,坚持文为人而化、画因人为美的观念,结合民族抗战现实,创造性地对传统笔墨技法进行革新和改造,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抱石皴"。显然,傅抱石的绘画美学在总体上体现出民族性品格,也凸显了其作为人民艺术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雕刻家,他早年出国留学日本后回国执教。他擅长山水画并独创"抱石皴"画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傅抱石早年在南昌求学期间生活艰苦,但他依旧对"刻印"、"绘画"不断钻研,并在南昌一师读书期间完成了《国画源流述概》和《摹印学》两部著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相似文献   

5.
黄纯尧教授独辟蹊径的“一笔皴”山水画技法,虽然建立在傅抱石“散锋笔法”之上,但又有新的发展,它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山水画创作上的两难——即以线造形和以皴状物的矛盾。“一笔皴”画法为绘画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是对中国山水画笔法的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二、石法披麻皴在山水画传统中,皴法是画山石最重要的技法,学者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免去"空""乱""薄""脏"等毛病。皴法分两大类,即披麻和斧劈。所有其它皴法,都由此两派演变派生而来。长披麻皴全用中锋画,要有条理,但也要有变化,演变而为卷云皴、解索皴、荷叶皴。短笔披麻,其势似长披麻,但需用短笔,连续出之,演变而为豆瓣皴。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创作依靠各类皴法支撑,而各类皴法具体又有各自的笔墨要求,技麻皴表现土质松软的山峦,斧劈皴表现石质坚硬和凌嶒的山峰,米点皴则表现烟雨迷濛的江南景色.三大类皴法又演变生发出多种皴法,从而形成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山石皴法的发展包括皴、皴法和皴法成熟三个阶段 ,其中皴到皴法的转化非常值得研究。因为这个转化一方面限制了山水画家在再现方面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是山水画技术的解放 ,并且它还非常有代表性地刺激了山水画中体“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皴法从唐朝发端、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与发展,加上历代各派的交融汇合,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皴法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山水画打破了平面化的困惑,使山水画的发展更接近于成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皴法在国画的另几种绘画类型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就皴法这一技法展开论述,并论述了他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