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建设专业群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将是高职院校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强化专业特色,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路径包括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和跨界要求组建专业群、基于学科逻辑组建专业群。专业群建设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专业群招生培养制度、群内专业辅修制度以及专业群带头人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是专业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小学教育专业群,是师范院校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其组建的逻辑机理包含了学校与专业的共生逻辑、群内专业的共性逻辑、牵头专业与群内专业的共进逻辑,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共生的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新生态。在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打造创新团队、探索协同机制等策略,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群发展的良性生态,彰显类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专业群是应对外部产业需求和学校内涵式建设的必然产物。基于知识整合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探析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生成过程。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群生成过程的本质意蕴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重新编码加工,它以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为表达载体,以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专业群生成过程遵循知识整合逻辑,按照知识获取、知识融合、知识重构三个阶段依次演进。知识获取意在“意识性”选择技术知识、知识融合意在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知识重构意在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基于此,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应遵循知识生成规律,明晰专业群知识整合逻辑,实现专业群的科学组群。  相似文献   

5.
张磊  张弛 《职教论坛》2021,(3):22-30
学生是高职教育的主体,专业群建设是教育的有效载体,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应成为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高职专业群建设在实践层面已经广泛开展,却存在实然行动的困境。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高职专业群始终被禁锢在产业逻辑的工具理性价值思维之中,而长期受到教育“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外生价值诉求的束缚。阐释高职专业群建设逻辑中工具理性价值的超越与价值理性的回归,发现其并非产业逻辑,而是教育逻辑的回归。超越产业逻辑的工具理性假象,还原高职专业群建设“职业逻辑”的真实面貌,是使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高职专业群建设亟需超越产业逻辑的工具理性局限,并回归教育逻辑的价值理性,在理念、专业组建和课程等层面生成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耦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块短板。以专业能力体系为逻辑基础建设三大教材群是教材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知识体系的协调和内容凝练为特点的通识教材群,与专业教材群有机衔接的基础教材群,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标准与行业(产业)标准相融合的专业及专业基础教材群。精品带动、立体建设、多元配套、产学研结合、多校合编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具有时代特定的理论逻辑、组建逻辑和实践逻辑。加强高职专业群建设,有利于破解“双高”建设标准缺失的难题,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导向性的现实需要,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基于此,具体建设路径需要从教育本质属性、学校专业特色、产教融合3个角度发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聚拢松散资源过程中将会改变学生技能习得所处的情景,学生技能习得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技能习得过程中所处的任务情景、工作情景与职业情景滞后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重要困境。从合法的边缘参与的技能习得理论视角出发,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技能习得可以分为任务熟练阶段、工作胜任阶段、职业系统阶段。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技能匹配,需要专业群从过程性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符合实践逻辑的职业知识挖掘以及对应组群逻辑的专业资源空间整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基于"三链"耦合匹配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特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利益主体以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目标,在博弈互动中通过专业群组建、组织管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建构、教师团队组建、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等行动,最终有效达成专业群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群与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评价与职业资格评价的耦合匹配。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基本逻辑,分别是产业需求逻辑、知识关联逻辑以及有效治理逻辑,从三个基本逻辑出发可以将专业群建构为四种主要类型。以"三链"耦合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系统筹划:在宏观层面,构建基于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在中观层面,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特征构建适宜专业群;在微观层面,依据专业群的属性特征展开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