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是智力发育、人格发育的巅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学会聆听,才能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谛,提高音乐素养。特以"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的真谛——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为题,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感受与鉴赏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聆听和想象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方式,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聆听和想象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用心整体聆听,初步感受音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相似文献   

3.
庄妮璇 《考试周刊》2013,(97):176-177
音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因为"聆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艺术审美评价能力。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必用手段,学生们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和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音乐,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等音乐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学生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老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将我的实际教学方法做一交流,与一起工作在音乐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应从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出发,构建灵动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6.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3—6年级音乐教学目标包括: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通过聆听中国和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程标准》(201l版)中明确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英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聆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但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不够,因此,他们在聆听音乐时,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往往会“做小动作”“讲话”“走神”。针对这些现象,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借用通感,丰富体验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占有突出地位。想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切实感受音乐作品蕴含的艺术美,就需要用心聆听,在用心聆听之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以聆听教学为主,教会学生欣赏音乐,为下一阶段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聆听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良好的聆听习惯的养成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约束。1.创设语言情境,激发聆听兴趣。小学生学习对教师和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学习活动是否有趣,教师态度是否亲切,成为小学生能否认真聆听、能否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聆听,是通向音乐道路的桥梁,是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同时是迈向音乐殿堂的阶梯。因而,聆听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听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将聆听伴随课堂始终,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感受音乐的前提是要注重聆听。教师在让学生注重聆听之前,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合理设计教  相似文献   

11.
听音辨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是欣赏音乐的基本方式,而有效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关键。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教学建立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教授音乐聆听的方法技巧,更好地融入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文章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聆听的作用予以分析,从有效聆听丰富学生音乐听觉经验积累、音乐听赏能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几个方面展开叙述,主要通过引听、泛听、精听、想听四种有效的聆听方法着手,论述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让有效聆听更好地贯穿于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很难使欣赏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尤其面对一些较长的欣赏曲目时.学生通常不能做到有效聆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个小策略以应对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肖丽娟 《考试周刊》2012,(34):185-186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欣赏音乐,达到审美目标。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由于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较弱,仅凭感官的感受理解音乐是不够的,因此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谈谈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鲁静 《儿童音乐》2013,(2):68-70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需要达到些什么目标呢?第一,音乐欣赏——在聆听中关注什么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大致有三个层次,依次为感官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过去,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从感官上产生愉悦(悦  相似文献   

15.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好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本文谈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学生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听觉去感受与体验音乐。聆听是音乐教学中相当重要的途径。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在文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聆听的习惯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感受与鉴赏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聆听为主要手段的感受与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聆听、感受、评价和创编,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学生终身喜好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模式的特点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音乐本能,以形成对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内在体验和自由表现音乐的能力。 模式的结构 模式的操作 聆听音乐。音乐欣赏首先就是让学生聆听,静静地聆听,用心去聆听,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全貌并对其产生整体的感受,为后面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好铺垫。 身体感受。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媒体给出与音乐情景相吻合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分段引导学生给音乐配上节奏,先是单声部的节奏练习,然后发…  相似文献   

19.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1):85-86
在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遵循先入耳,后入心,再动嘴的递进原创,从小培养学生喜欢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和与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技巧运用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江西教育》2023,(15):82-8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抓住概念让学生有效聆听,抓住重点让学生选择聆听,抓住情感让学生深入聆听。音乐聆听不仅能让学生“探测到”音乐学科的深度,还能让学生“触摸”到音乐学科的广度。音乐聆听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