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冬梅 《考试周刊》2011,(19):155-156
生态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课题,是道德教育活动中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生态道德意识,积极参加生态道德实践,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品德课程是培养生态道德的适切课程,本文直面品德课程生态道德培养的困境,深入剖析品德课程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对社会环境、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方式创新等方面展开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不可避免地遭遇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要拯救人类、拯救地球。必须先从生态道德教育抓起.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意志和行为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挖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素材,以期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菊英 《成才之路》2020,(11):121-122
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两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大多是抽象地强调其重要性,很少涉及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即确立生态道德善恶观、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强化生态道德责任和培养生态道德能力;基本要求是树立生态世界观,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重新定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并与考研相结合,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今我国高校思政课中生态道德教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主要存在地位不突出、内容不系统,尤其在教学实际中重视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材到课堂来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第一,提高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夯实基础:编写、挖掘教材中的生态道德内容;第三,抓住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四,找准着力点:培养大学生生态“三情感”。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以学生自身生态道德建设带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本论文将立足学生生态观念培养,从"生态道德观念"入手,阐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自我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认识,培育生态道德良心,培养生态道德情感,使大学生做生态道德的实践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郁的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工程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是国家21世纪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成为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开展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生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注重教师生态道德素养的提升;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强化生态道德教育;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推进生态道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推进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赵立江 《成才之路》2009,(15):19-19
地理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生态教育的内容既有丰富的显性材料,又有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的隐性素材;既有较完整的地理环境知识,又有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形成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还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行为。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地理教学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性要求,更是学生自身道德成长的主观性要求。反观当前我国学校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稀缺、薄弱、形式化等情形,十分令人忧虑。因此,学校要抓住生态道德教育的时点、难点和突破点,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效果的实质性突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的永续发展承担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发展战略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所谓生态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高中哲学常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在“人与自然关系”教学中,突破传统“人类中心论”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意识到: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是以优美的环境和良性的生态系统作为基础,以人与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作为前提的。 1.在辩证唯物论的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并能自觉运用这一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把它作为辩证唯物论教学的突破口。围绕“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态问题,对21世纪的生态问题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生态道德观念,并自觉养成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生态道德内化为个人的优良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生态观与伦理观。  相似文献   

18.
对人的欲望的限制离不开德育,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形式,在培养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分析,探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重塑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促进学生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高校应从面向未来的高度来探索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之路,创造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