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适切的培训政策是有序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前提。以各级政府公开颁布的16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为分析对象,遵循"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主体梳理、工具分类、目标厘定、内容编码、统计描述等技术手段将当前培训政策的内在行动机理予以完整呈现。研究发现,就政策主体而言,人社部门一家独大,成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从政策工具来说,市场激励型工具使用最多,其次是命令控制型工具,而自愿参与型和舆论引导型工具的使用相对不足;就政策目标而言,对培训管理规范化关注最多,其次是培训资源市场化与培训载体多元化,而对培训对象普惠化和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关注比较少。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优化政策主体构成,形成部门协同治理;丰富政策工具选择,活跃技能培训市场;厘清政策目标定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前,学前教育成本是地方承担、中央缺位的;2010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出台,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开始趋向共同承担学前教育成本,但仍以县、乡政府为绝对主体,五级政府的分担结构并不合理.除此之外,虽然在政策刺激下,中央、省、市级政府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量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但存在增量经费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财政经费增量的分配结构上也存在问题.建议强化中央、省、市级政府的成本分担意识,实行五级政府共同分担的财政投入体制,并注意合理规划经费配置结构,以促使财政经费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实施的免费学前教育大致有“全部免费-全面补助-市县分担”、“全部免费-部分补助县级承担”、“部分免费-部分补助-县级承担”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的财政投入压力相对前面两种略小。通过对M区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和实施的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经费严重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流动儿童被排除在外等问题。建议在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分年龄、分群体、分项目逐步推进;提升财政投入责任主体,由中央和省级政府依据合理的办园标准和成本分担比例共同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义务教育国家立法确定政府责任并进行社会动员后,乡村实际担负了很大筹资责任,为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压力,筹资方式又转向"以县为主"管理,随后又变为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筹资责任,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体现了渐进式的公平取向.本文拟从政策变迁角度,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流入地政府投入为主,对公办中小学校进行补贴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划分的结果。由于缺少对各利益主体的激励,政策在实施中遭受到流入地政府、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校,甚至流动儿童家长的抵制和漠视,导致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目标难以实现。依据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原理和我国财税体制的现实特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应该采取"经费由中央与流入地政府共担、财政直补流动儿童"的机制,切实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流动儿童都能享有由公共财政保障的免费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策贯彻实施的主体。以24份地方政府最新发布涉及“双师型”队伍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依据注意力配置理论,运用NVivo11plus软件,从政策发布时间、政策主题相关性和政策工具三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力配置状况。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政策响应速度有差异、与中央政策主题相关性待加强、政策工具组合作用欠发挥。这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要与中央政策主题紧密相关,提升政策制定响应速度,增加协调性;发挥地方政府主动性与创造性,凸显省级层面政策制定的创新性和差异性;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强化政策工具组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我国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针对我国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特征,"十四五"期间应当分区域、分项目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健全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基于对义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和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路径:第一,综合考虑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划分四类区域,分区域、分项目确定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分担比例;第二,调整部分支出项目的责任主体,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共担、以省级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第三,分区域确定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最低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我国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针对我国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特征,"十四五"期间应当分区域、分项目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健全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基于对义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和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路径:第一,综合考虑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划分四类区域,分区域、分项目确定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分担比例;第二,调整部分支出项目的责任主体,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共担、以省级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第三,分区域确定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最低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以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理念,以国家财政为公共财政作为制度背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区分地区差异,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建立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分级负担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在东部地区的7省、直辖市,建议实行以县级和省级、直辖市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中部地区的12省,建议实行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西部地区的12省、自治区,建议实施以中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中国和美国都颁布了很多教育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在政策目标、经费分担、政策内容及配套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研究两国政策的异同,对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有三点启示:根据流动儿童需求制定政策目标;加强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提供补偿性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